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圍棋的起源和規則

圍棋的起源和規則

 想要更加了解圍棋的相關知識的朋友們,下文是關於圍棋的起源及規則,望對棋友有所幫助。

 圍棋的起源:

 圍棋,起源於中國,中國古代稱為弈,可以說是棋之鼻祖,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晉張華在《博物誌》中繼承並發展了這種說法:?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就采納這種說法,甚至將其確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詩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認為:?弈之始作,必起自戰國,有害詐爭偽之道,當縱橫者流之作矣。豈曰堯哉!?

 明朝陳仁錫在《潛確類書》中又提出?烏曹作博、圍棋?。烏曹相傳是堯的臣子,有的又說他是夏桀的臣子。後來,董斯張的《廣博物誌》、張英的《淵鑒類函》等也采錄了這種說法。

 明朝林應龍在《適情錄》中認為,圍棋是容成公發明的。據《列仙傳》記載:?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於周穆王,能善輔導之事。?

 圍棋的規則:

 第壹條 圍棋的棋具

 壹、棋盤 盤面有縱橫各十九條等距離、垂直交叉的平行線,***構成361個交叉點(以下簡稱為 ?點?)。 在盤面上標有幾個小圓點。稱為星位,中央的星位又稱?天元?。

 二、棋子 棋子分黑白兩色。均為扁圓形。 棋子的數量以黑子180、白子181個為宜。

 第二條 圍棋的下法

 壹、對局雙方各執壹色棋子,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壹子。

 二、棋子下在棋盤的點上。

 三、棋子下定後,不得向其他點移動。

 四、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壹方放棄下子權。

 第三條 棋子的氣

 壹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直線緊鄰的空點是這個棋子的?氣?。 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同色棋子存在,則它們便相互連接成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的氣也應壹並計算。 棋子直線緊鄰的點上,如果有異色棋子存在,這口氣就不復存在。如所有的氣均為對方所占據,便呈無氣狀態。無氣狀態的棋子不能在棋盤上存在,也就是第四條?提子。

 第四條 提子

 把無氣之子提出盤外的手段叫?提子?。

 提子有二種:

 壹、下子後,對方棋子無氣,應立即提取。

 二、下子後,雙方棋子都呈無氣狀態,應立即提取對方無氣之子。

 拔掉對手壹顆棋子之後,就是禁著點(也作禁入點)

 第五條 禁著點

 棋盤上的任何壹子,如某方下子後,該子立即呈無氣狀態,同時又不能提取對方的棋子,這個點,叫做?禁著點?,禁止被提方下子。

 第六條 禁止全局同形再現

 第七條 終局

 壹、棋局下到雙方壹致確認著子完畢,為終局。

 二、對局中,有壹方中途認輸,為終局。另壹方中盤勝

 第八條 活棋和死棋

 終局時,經雙方確認,不能避免被提取的棋,都是死棋。 終局時,經雙方確認,不能被提取的棋,都是活棋。活棋有兩只或以上真眼。死棋沒有兩只真眼

 第九條 計算勝負

 雙方下子完畢的棋局,計算勝負采用數子法。 先將雙方死子全部清理出盤外,然後對壹方的活棋(包括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 雙方活棋之間的空點各得壹半,壹個點即為壹子。 勝負的基準以棋局總點數的壹半1801/2點為歸本數。凡壹方活棋與所屬空點的總和大於此數者為勝,小於此數者為負,等於此數者為和。 采用貼子方式的棋局,勝負標準另行規定。

 圍棋的變化之多與魅力所在

 圍棋規則雖然如同幾何公理般簡潔,但建立在此規則之上的各種策略、棋理、布局、定式、手筋、手段,卻是無窮無盡的。

 象棋和國際象棋都是可以通過窮舉法來推算下招的,所以現在的超級計算機比世界冠軍還厲害。圍棋就不同了,每手棋都有幾百個可能的著手點,下在哪裏、優劣如何都是純粹的感覺,無法量化。我認為圍棋更象宇宙變化之奧妙,象棋只是壹個局部戰場的兩方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