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閱讀,向更深處漫溯——評李琰老師《傅雷家書》導讀課

閱讀,向更深處漫溯——評李琰老師《傅雷家書》導讀課

2022.4.5

《傅雷家書》是壹步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在選錄的186封書信中,內容比較繁雜,大到對國家的思考,小到穿衣、生活細節、人際交往、文學藝術等方方面面,散落在書信的角角落落。怎樣激起學生的閱讀熱情?怎樣消除隔膜,落實壹書壹法,讀書得法?

李琰老師設計的這節名著導讀課給了我們很好的示範。她依托課本,讓學生有興趣地讀起來,有計劃地讀下去,相信在推進課和分享課上,學生定能有目標地讀進去,有感受地讀出來。具體來說,這節名著推進課有如下特點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教學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為學生點燃讀整本書的興趣和熱情,創設讀整本書閱讀的情境是關鍵。

壹、板塊清晰凸顯“整”

李琰老師設計了三個教學板塊:壹是為什麽讀。以曾經為著名鋼琴家的李雲迪聊起,引入傅聰,進而介紹彼此成就的傅雷,導入《傅雷家書》,用現當代名家的評價文字來彰顯《傅雷家書》閱讀的必要性和意義,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二是怎麽讀。李琰老師引導學生關註《序言》,從“序言”中去整體了解《傅雷家書》的主要內容;三是怎樣讀,李琰老師介紹了名著整本書的閱讀方法,概括很全面:摘錄式閱讀、體驗式閱讀,補充式閱讀、延伸式閱讀。

從以上整本書導讀課的教學板塊設計,我們可以看出李琰老師對自己準備豐富的備課資料進行了聚焦,篩選,這需要我們有勇氣為備課資料做減法,讓有限的時間變得高效且能夠達成目標,進而讓課堂簡約而高效,眉清而目秀。

二、課堂活動話題“活”

徐傑老師曾說:語文課上,有豐富的課堂活動,是判定壹堂好課的關鍵指標。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長知識,增才幹,有精神的成長,這是黃厚江老師壹直以來的教學追求。

在“讀什麽”環節,李琰老師設計了這樣的課堂活動:任選壹個話題,用跳讀的方式對《讀家書,想傅雷》做勾畫批註,談壹談自己的閱讀感受。話題壹:從出國前的兒時和回國時的成年兩個方面說壹說“長輩眼中的傅聰”。話題二:從“個人修養”和“育兒方式”兩個方面說壹說“友人眼中的傅雷”。這兩個話題能夠帶動學生整體認識傅雷和傅聰的形象,體會他們父子兩人的多面性和真實性。

徐傑老師在《精致語文:聽徐傑老師評課》壹書中,呼籲讓課堂活動真正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土壤。他在品評黃厚江老師的課例後,建議我們在語文課堂上,組織這樣四種語文活動:組織“語文”的活動,讓學生穿行在語言文字之中;組織“立體”(多層次多角度)的活動,讓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組織“***生”的活動,追求語文能力生長過程“枝繁葉茂”;組織“內化”(知識積累、能力訓練、學法習得、思維品質、學習習慣、閱讀審美等)的活動,讓學習體驗在學生心靈紮根生長。

三、指導閱讀方法“全”

葉聖陶先生說:“教都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李琰老師側重方法的總結與啟發,授之以漁。我們的整本書閱讀課堂教學,應該從高遠處著眼,了解掌握這四種(摘錄式閱讀、體驗式閱讀,補充式閱讀、延伸式閱讀)常見的閱讀方法,並學以致用。

李琰老師以任務驅動的形式,為後續的專題學習提供了三個抓手:壹字評《傅雷家書》、目錄重編(表格呈現相關主題、話題)、繪制折線圖(瀏覽目錄,查找相關資料,為圖的波峰、波谷作註釋,解釋原因),以此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傅雷家書》的內容。

在讀書方法的介紹中,李琰老師補充了大量的書籍可以作群文比讀:傅敏編的《傅聰版傅雷家書》、葉永烈《鐵骨傅雷》、蘇立群的《傅雷別傳》;延伸式閱讀可以讀傅雷翻譯過的作品:《約翰克裏斯朵夫》、《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等;還可以讀家書中傅雷推薦給兒子的書籍《世說新語》《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讀同類型的家書類作品:曾國藩、梁啟超、胡適、敬壹丹、王朔等人的家書;還提到了如《朗讀者》《見字如面》《壹封家書》等相關影視材料。李琰老師推薦的書目眾多,我們可以在學生精讀《傅雷家書》後,引導學生任選其中壹本,比讀兩書在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異同,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李琰老師的微課,讓看到了她紮實地語文教學功底及豐厚地知識儲備。我們只有從具體的學情出發,了解學生的困惑點及興趣點,想盡辦法激發興趣,搭建臺階解決疑惑,才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生成,同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聆聽兩位優秀老師的課,我收獲很多:讀整本書,教師要“教”,更要“不教”。“不教”,即與學生壹起***讀同壹本書,與學生分享讀書的方法、樂趣和收獲。如此“不教”就勝於“教”。整本書閱讀教學,執教的“三種課型”(導讀課、推進課、分享課)是手段,目的是要學生拿起書來讀,真正讀進去——講點方法、有點思考、多點趣味和感悟。

最後,感謝兩位老師為我們呈現出自己獨特的文本解讀功底,設計豐富巧妙的課堂教學活動,為我們提供了關於整本書閱讀課堂教學的深入思考探究的機會,這對於我們工作室每壹位語文教師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希望我們能從兩位老師的整本書課堂教學中挖掘精髓,取長補短,不斷閱讀、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