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封神英雄榜第二步裏面的道德天尊有什麽招數度患得患失

封神英雄榜第二步裏面的道德天尊有什麽招數度患得患失

1.月出皎兮,勞心悄兮;有意變化,君莫笑兮——狐仙

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壹直是壹個亦正亦邪的形象,按照正規說法,狐、貍是兩種動物,只是人們叫習慣了,統稱狐貍,而只有狐有仙氣,貍似乎只是俗物。狐王,出現在名著《西遊記》中。而九尾狐,最早是出現在《山海經》是壹個能吃人的妖獸。狐有靈氣,在數千年前已是公認,在後來唐宋時期,狐已經被人設廟參拜,而且十分流行。到了明清,狐的形象更加豐富,最著名的九尾狐是《封神演義》中的妲己,而《聊齋誌異》《閱微草堂筆記》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比比皆是。

2.貴主還宮,洞庭凝碧;柳生不在,誰會此意?——龍女

龍女是“二十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羅龍王的女兒,聰明伶俐,八歲時偶聽文殊菩薩在龍宮說《法華經》豁然覺悟,通達佛法,發菩提心,逐去靈鷲山禮拜佛陀,以龍身成就佛道。

3.老魚跳浪,瘦蛟婆娑;巡行不已,盡職盡責 ——夜叉

夜叉是梵文“Yaka”的譯音,意思是“捷疾鬼”、“能咬鬼”、“輕捷”、“勇健”。夜叉是佛教天龍八部神眾之壹,與羅剎同為毗沙門天王的眷屬。他們住於地上或空中,性格兇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貧父富,所以生下來就具有雙重性格,既吃人也護法,是佛教的護法神。

4.君貌猙獰,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判官

古代傳說中的陰間官名,長的兇神惡煞、陰險狡詐,但絕大部分都心底善良、正直,判處人的輪回生,對壞人進行懲罰,對好人進行獎勵。判官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冥府判官。判官位於酆都天子殿中,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閻羅王殿裏文武四大判官分屬賞善司、罰惡司、陰律司、查察司。現在有人把陰律司視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來在陰陽界的崔畔搬到這裏來了,最著名的四大判官為:賞善司、罰惡司、查察司、崔判官。前三位均為職位名,不可考。但最後壹位崔判官,卻是十分的出名。在《西遊記》及各地的傳說中,均有出現。

5.曾於法華領大車,剪尾跑蹄皈我佛,南無阿彌陀——牛頭

牛頭馬面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廟中,均有牛頭馬面的形象。牛頭來源於佛家。牛頭又叫阿傍,其形為牛頭人身,手持鋼叉,力能排山。據《鐵城泥犁經》說:阿傍為人時,因不孝父母,後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

6.來歷不明,土長土生;傍著牛哥,冥界逞雄——馬面

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有資料說佛教最初只有牛頭,傳入中國時,由於民間最講對稱、成雙,才又配上了馬面。但也有資料說馬面也稱馬面羅剎,同樣來自佛家,所以來歷不明。

7.都江堰下,千古英風。二郎在此,波瀾不驚——二郎

二郎乃李冰之子。《朱子語類》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廟,當是因李冰開鑿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按李冰子“二郎”之名已早見於此書。有關二郎的神話,古籍書中不見有記載,僅見於近人記述。《都江堰功小傳》雲:“二郎為李冰仲子,喜馳獵,與其友七人斬蛟。又假飾美女,就婚孽鱗,以入祠勸酒。”《灌誌文征》卷五《李公子治水記》也有記載。民間關於二郎神的神話頗多,《西遊記》中便有不少。

8.百箭攢心,心尤未;毅魄歸來,兩狼泣下——七郎

楊家將事跡深膾人口,民間戲曲常引為教忠寓孝的題材。《雙籠會》描寫遼王設計邀約宋帝相商國事,楊業恐其中有詐,遂命長子假扮宋帝赴約,八子護駕同行,結果大郎、二郎、三郎犧牲,四郎和八郎為遼公主所擒而招為駙馬,五郎出家為僧,楊業與六郎七郎突出重圍,暫駐雁門關,因無糧無援,乃派七郎至大營求救,潘仁美欲報私仇,趁機灌醉七郎,綁於芭蕉樹上,亂箭射。楊業命六郎尋弟,自己逃至蘇武廟,見廟前立有李陵碑,忠奸並立,感觸良深,遂撞碑而。後來楊門只剩壹家孤寡十三人,由畬太君領陣禦敵,傳為壹時美談。後七郎傳為陰界專管孤魂野鬼之人。

9.幹戚之舞,猛誌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於我哉——刑天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又稱形天。據《山海經》記載:“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因此,刑天常被後人稱頌為不屈的英雄。到了後世,刑天成為勇猛將士的象征,各朝各代之中,更是被比喻作戰鬥之神。幾千年後,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寫詩贊頌說:“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贊揚刑天雖然失敗,仍然戰鬥不已的精神。詩中的“幹”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刑天,象征著壹種永不妥協的精神。

10.雲路萬裏,百邪不侵;西域來此,建旗羽林——辟邪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壹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紐、鐘紐等物,常用辟邪為飾,《博古圖》有辟邪車。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據考古界研究“辟邪”即“符拔”。現都統稱“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