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蘇軾文言文聞武叢報已復西字

蘇軾文言文聞武叢報已復西字

1. 蘇軾的遊桓山記全文翻譯

蘇軾以吟詩有譏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禦使臺差官追取。

是時,李定為中書丞,對人太息,以為人才難得,求壹可使逮軾者,少有加意。於是太常博士皇甫遵被遣以往,遵攜壹子二臺卒,倍道疾馳。

駙馬都尉王詵,與子瞻遊厚,密遣人報蘇轍。轍時為南京幕官,乃亟走價往湖州報軾。

而遵行如飛,不可及。至潤州,適以子病求醫,留半日,故所遣人得先之。

遵至之日,軾在告,祖無頗權州事。遵徑入州廨,具靴袍秉笏立庭下,二臺卒夾侍,白巾青衣,顧盼獰惡,人心洶洶不可測。

軾恐服見也,不敢出,乃謀之無頗。無頗雲:“事至於此,無可奈何,須出見之。”

軾議所以為服。自以為得罪,不可以朝服。

無頗雲:“未知罪名,當以朝服見也。”軾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無頗與職官皆小幘列軾後。

二卒懷臺牒拄其衣,若匕首然。遵又久久不語,人心益疑懼。

軾曰:“軾自來殛惱朝廷多,今日必是賜死,死固不辭,乞歸與家人訣別。”遵始肯言曰:“不至如此。”

無頗乃前曰:“太博必有被受文字。”遵問:“誰何?”無頗曰:“無頗是權州。”

遵乃以臺牒授之。及開視之,只是尋常追攝行遣耳。

遵促軾行,二獄卒就縶之。即時出城登舟。

郡人送者雨泣。頃刻之間,拉壹太守如驅犬雞。

此事無頗目擊之。

2. 文言文晏景初的意思

晏景初,姓晏名郭復,字景初,古人壹般以字相稱。

晏敦復字景初,丞相殊之曾孫.少學於程頤,頤奇之.第進士,為禦史臺檢法官.紹興初,大臣薦,召試館職,不就.特命祠部郎官,遷吏部,以守法忤呂頤浩,出知貴溪縣.會有為敦復直其事者,改通判臨江軍,召為吏部郎官、左司諫、權給事中,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 淮西宣撫使劉光世請以淮東私田易淮西田,帝許之.敦復言:“光世帥壹道,未聞為朝廷措置毫發,乃先易私畝.比者嶽飛屬官以私事幹朝廷,飛請加罪,中外稱美,謂有古賢將風.光世自處必不在飛下,乞以臣言示光世,且令經理淮南,收撫百姓,以為定都建康計,中興有期,何患私計之未便.”權吏部侍郎兼詳定壹司敕令. 渡江後,庶事草創,凡四選格法多所裁定.敦復素剛嚴,居吏部,請謁不行,銓綜平允,除給事中.冬至節,旨下禮部,取度牒四百充賜予.敦復奏:“兵興費廣,凡可助用度者尤當惜,矧兩宮在遠,陛下當此令節,欲奉壹觴為萬歲壽不可得,有司乃欲舉平時例行慶賜乎?”遂寢.有卒失宣帖,得中旨給據,太醫吳球得旨免試,敦復奏:“壹卒之微,乃至上瀆聖聰,醫官免試,皆壞成法.

3. 《魯學士祝壽》文言文翻譯

翻譯: 趙司成,號類庵,京城人士.有壹天經過魯國學士的家,魯學士問他:妳要去哪裏啊?司成說:我忽然想起今天是西涯先生的生日,去給他祝壽.魯學士說:那我應該和妳壹起去,妳帶了什麽禮物?司成說:2張手絹.魯學士說:那我也帶這個.進屋找了,沒有手絹,想了半天,想起家裏有人曾經給的魚幹,就叫家人去拿,家人說吃剩壹半了,魯學士想了想家裏也沒有別的東西,就帶著這半條魚幹和趙司成壹起去了.西涯先生燉了魚買了酒,和他們喝的很開心,談論事情,相互唱和,直到吃完。

《魯學士祝壽》 原文: 趙司城,號類庵,京師人。壹日過魯學士鐸邸。

魯曰:“公何之?”趙曰:“今日為西涯先生誕辰,將往壽也。”魯問:“公何以為贄?”趙曰:“帕二方。”

魯曰:“吾贄亦應如之。”入啟笥,無有。

躊躇良久,憶裏中曾饋有枯魚,令家人取之。家人報已食,僅存其半。

魯公度家無他物,即以其半與趙俱往稱祝。西涯烹魚沽酒,以飲二公。

歡甚,即事倡和而罷。

三位人物特征:不拘小節 隨性 率真 看重友誼 真誠 不重視物質。

4. 王復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王復,字初陽,固安人。正統七年(1442)考中進士。授予刑科給事中。聲音洪亮,容貌壯美,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為通政參議。也先侵犯京師,邀約大臣出去迎接上皇。眾人不敢前去,王復請求出行。於是升遷為右通政,代理禮部侍郎,與中書舍人趙榮偕同前往。敵人露出刀刃夾道威脅他們,王復等人不為此而恐懼。返回後仍擔任通政事務,再升遷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綏總兵官房能上奏追趕襲擊河套部眾,皇帝降旨獎勵犒勞。王復認為七百裏奔赴作戰不恰當,並擔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爭端,請敕令告誡曉諭,皇帝認為他說得對。晉升為尚書。

錦衣千戶陳玨,本來是畫工。到去世時,侄子陳錫請求繼承百戶。王復說:“世襲雖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戰功,應不許可。”於是停止。

毛裏孩侵擾邊境,皇帝命令王復出京巡視陜西的邊疆守備。從延綏到甘肅,觀察地勢,進言說:“延綏東起黃河岸邊,西至定邊營,縈繞二千多裏。險要關口全在內地,而境外並無屏障,只憑墩堡來防守。軍隊反而駐紮在裏面,老百姓卻居住在外面。敵人壹旦入境,官軍還沒有行動,老百姓已經被掠奪完了。再加上西南抵達慶陽,相隔五百多裏,烽火不能連接,寇賊到了,老百姓還不知道。請遷移府谷、響水等十九個堡壘,置於接近邊疆的重要之地。而從安邊營至慶陽,從定邊營至環州,每二十裏築墩臺壹個,***計三十四個。隨著地勢修建壕溝和城墻,以求聲息相聞,易於防守抵禦。”奏章呈上去後,皇帝都聽從了他的建議。

改派王復到工部。王復嚴格遵守法令制度,聲名超過在兵部。當時中官請求修築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復提議放緩這件事。給事中高斐也說災害頻繁,不宜役使萬人作無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許可。中官率領騰驤四衛軍的,請求發給棉上衣和鞋褲。王復堅持不許可,說:“朝廷制造這些東西,本來是給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發,不用煩勞去縫制。京軍則每年供給冬衣的布和棉花,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變?”大應法王割實巴去世,中官請求建寺造塔。王復說:“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沒有建造寺廟。現在不應該創立這個制度。”於是只是命令建塔,還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復喜歡古籍愛好學習,遵守廉潔約束的準則,跟人相交沒有城府,當官識大體,在工部任職十二年,碰上災害變異,諫官說他衰老,王復請求退休。皇帝不許。過了兩個月,諫官又彈劾王復。皇帝於是傳旨,命令他辭官歸鄉。死後,被贈予太子太保,謐號莊簡。

5. 汪澈,字明遠文言文原文

宋史·汪澈傳原文

汪澈,字明遠,自新安徙居饒州浮梁。第進士,教授衡州、沅州。用萬俟卨薦,為秘書正字、校書郎。輪對,乞令帥臣、監司、侍從、臺諫各舉將帥,高宗善之,行其言。除監察禦史,進殿中侍禦史,特賜鞍馬。時和戎歲久,邊防浸弛,澈陳養民養兵、自治豫備之說,累數千言。

顯仁皇後攢宮訖役,議者欲廣四隅,士庶墳在二十裏內皆當遷,命澈按視。還奏:"昭慈、徽宗、顯肅、懿節四陵舊占百步,已數十年,今日何為是紛紛?漢長樂、未央宮夾樗裏疾墓,未嘗遷。國朝宮陵儀制,在封堠界內,不許開故合祔,願遷出者聽,其意深矣。"高宗大悟,悉如舊。

葉義問使金還,頗知犯邊謀,澈言:"不素備,事至倉卒,靖康之變可鑒。今將驕卒惰,宜加搜閱,使有鬥心。文武職事務選實才,不限資格。"除侍禦史。左相湯思退不協人望,澈同殿中侍禦史陳俊卿劾罷,又論鎮江大將劉寶十罪,詔奪節予祠。

三十壹年,上元前壹夕,風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魯隱公時大雷震電,繼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間再有大變,謹而書之。今壹夕間二異交至,此陰盛之證,殆為金人。今荊、襄無統督,江海乏備禦,因陳修攘十二事。殿帥楊存中久握兵權,內結閹寺,王十朋、陳俊卿等繼論其罪,高宗欲存護使去,澈與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罷。

會金使高景山來求釁端,澈言:"天下之勢,強弱無定形,在吾所以用之。陛下屈己和戎,厚遺金繒,彼輒出惡言,以撼吾國。願陛下赫然睿斷,益兵嚴備,布告中外,將見上下壹心,其氣百倍矣。"除禦史中丞。

6. 蘇軾的?浣溪沙?的全文翻譯是什麽

也不知道妳要的是哪首,就把兩首都發下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譯文: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壹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於是敲開壹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浣溪沙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譯文: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 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唱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