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族服飾特點:傳統男裝以深色長袍、淺色馬褂、深色褲衩、布鞋為主,追求莊重、樸素、實用;傳統女裝以旗袍、大衣裙、肚兜、繡花鞋為主。旗袍展現女性的曲線美,大衣裙是日常服飾,肚兜是傳統內衣,繡花鞋講究裝飾。
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漢服又稱衣、服、華服,是中國“衣之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著中國優秀的工藝和審美,傳承著中國3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與“漢”字類似,漢服中“漢”字的外延也有壹個從漢代擴大到全民族參照的過程。比如《簡愛》中最早記載“漢服”的“四大美女,兩個穿楚,兩個穿漢服”,指的就是漢代的著裝禮儀制度,也就是“李周”。
據唐代《舒曼》記載,“漢服”是指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
漢族服飾的起源和形成
根據壹些古書,漢族(及其祖先)有壹套獨特的服裝體系。比如《史記》認為“漢服為黃帝所制”。“黃帝以前,沒有衣服和房子,黃帝蓋房子,做衣服,辦喪事,百姓都避免了生存的困難。”在沒有考古資料支撐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在殷商時期。
大約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中國出現了原始農業和紡織業,用織成的亞麻布制作衣服。黃帝的妻子嬪祖發明了養蠶和吐絲,人們的衣服和服飾越來越齊全。
商代以後初步建立了冠服制度,到了西周,逐漸完善了服制,形成了以“皇帝冠服”為核心的章服制度。“享殷,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國思想的精髓,借鑒了夏商的禮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