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上巳節是壹個紀念黃帝的節日,別稱三月三

上巳節是壹個紀念黃帝的節日,別稱三月三

上巳節是壹個紀念黃帝的節日,別稱三月三、中國情人節、女兒節等,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歷三月的第壹個巳日,魏晉以後改為三月三,下面我們就壹起來看壹看上巳節的來歷和傳說吧!

上巳節是壹個紀念黃帝的節日,別稱三月三、中國情人節、女兒節等,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歷三月的第壹個巳日,魏晉以後改為三月三,下面我們就壹起來看壹看上巳節的來歷和傳說吧! 紀念伏羲氏

上巳節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壹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壹。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蔔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 紀念黃帝誕辰 上巳節是壹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傳說,黃帝壹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在黃帝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形成壹個獨立的黃帝部落。黃帝部落在從姬水向東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了神農以來的農業生產經驗,將原始農業發展到高度繁榮階段,使本部落迅速發展壯大。 慶祝西王母蟠桃會 道教興起後認為農歷三月三為西王母蟠桃會之日,每年此日各路神仙都會赴瑤池獻禮祝壽,著名的“麻姑獻壽”由此產生。有壹首北京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裏看燒香。沿河壹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中國西部壹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壹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後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壹些誌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紀念道教真武大帝 農歷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壹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壹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裏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鬼節與蒿子粑粑 傳說在很古很古的時候,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沒有現在這樣的森嚴,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方便得就象走親戚壹樣。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松了。 三月初三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彩,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隨處可見龍燈、獅舞、高蹺、花船,其熱鬧繁榮非人間的春節可比,因而在這天晚上,人的魂魄經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遊玩,有的遊蕩於街頭巷尾觀燈看戲,有的在酒樓茶肆喝酒聽曲,有的趁機去望從未見過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雞報曉,鬼市收市時,大多數的遊魂心滿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軀體。少數遊魂樂而忘返,就留在陰間了。翌日,陽間壹片哭聲。我們為那些魂魄不歸的親人請來和尚道士念經畫符招魂。親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經文符咒能招回壹些不貪玩的遊魂,壹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體腐爛後,就長離人間了。 因此,農歷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們稱為“鬼節”。不管人們如何恐懼,每年三月三的“鬼節”還是照常光臨。“鬼節”前夕,人們都擁到廟裏燒香磕頭,祈求神靈菩薩保佑。人間濃烈的香火,直沖到觀音菩薩的蓮花座前。 觀音掐指壹算,知道了人間燒香的原委。壹天晚上,她托夢給壹個老奶奶“我是南海觀音菩薩,知道人間有難,特來拯救妳們。我贈妳仙草壹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無恙”。老奶奶壹覺醒來,手裏果然拿著壹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細壹看,跟地裏長的青蒿壹樣。 她把觀音菩薩托夢贈草的事告訴鄉親,大家都很歡喜,忙到地裏去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說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平安安地過了“鬼節“關。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婦女就成群結隊到山間地裏采摘青蒿做粑粑,直到現在民間還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