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12世紀把火箭用作升空武器的國家是

12世紀把火箭用作升空武器的國家是

火箭技術的起源

火箭之所以產生於中國,是因為中國人最早發明了火藥,並以火藥制成各種火攻武器,在此基礎上摸索出火箭的原理,並且逐步予以改良。中國人在10世紀制成低硝膏狀火藥,將火藥包綁在箭桿上,然後用弓或彈射器射出,從而令敵方的陣營著火,這是原始的火箭。到了12世紀初,中國人又制成高硝固體火藥,除爆炸外,它還能作為發射劑,火箭的效能藉此改良。另壹方面,藥線(引信)的發明也提供了既安全又快速的引燃手段。

早期的應用

早期的火箭主要應用於喜慶娛樂和軍事兩方面。

10世紀時,中國人發明了最原始的火箭,即是以弓射出的火藥縱火箭,是軍隊中的特別武器。

12世紀時,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已有地老鼠、流星之類的焰火,為節慶活動助興,這是早期火箭的另壹大用途。時至今天,大型慶典中仍多有燃放煙花的活動。

12世紀中葉,南宋在采石之戰中運用「霹靂炮」對付金兵,這種武器就是改良過的火箭。及至13世紀上半葉,火箭技術大量運用於軍事方面,並開始出現以火箭原理制造的各種新式武器。

火箭彈

正式的火箭出現於12世紀下半葉

繼原始火箭之後,正式的火箭出現於12世紀後半期,據古籍記載,中國人於1161年曾在兩次水戰中使用爆炸和引燃兩種類型的火箭,其中壹次是著名的采石之戰。據南宋文人楊萬裏在《海鰍賦後序》(1171)中的記載,采石之戰中,宋軍以火箭運載煙霧炸彈而大勝金兵,此即書中介紹的宋軍在戰事中使用的「霹靂炮」。

1161年采石之戰中使用的火箭彈的結構及飛行狀態圖

1. 內部結構

2. 發射時狀態

3. 飛行中狀態

4. 降落時狀態

5. 爆炸並散出石灰霧

「霹靂炮」的原理和威力

實際上,「霹靂炮」是壹種火箭彈,即以火箭運載炸彈的火器,是煙火中「雙響」的大型化產物,制~作方法是在紙筒底部裝入發射藥,上部再裝炸藥和石灰。點燃發射藥後,裝置升空,引燃炸藥從天而降,發生爆炸,並散出石灰煙霧來擊退敵人。

宋金采石之戰

火箭是在南宋初高宗紹興三十壹年(1161)首次在宋、金水戰中發射的。

采石之戰中火箭大奏奇功

這年十壹月,金國統治者完顏亮率40萬大軍南下,直趨長江北岸,兵臨采石(今江蘇馬鞍山南),想渡江壹舉滅宋。

宋將虞允文整軍應戰,雖然只有水軍1.8萬人,但他們善於水戰,先以戰船將金水兵攔截,再命埋伏的戰船沖至敵舟,密集發射「霹靂炮」。炮彈落在敵船上,引起爆炸,並散出石灰煙霧。金軍戰船被燒,士兵亂作壹團,宋軍乘勢跳上敵船拼殺,使完顏亮的圖謀徹底破滅,宋軍最終以寡勝眾。

大火箭

大火箭,或稱飛火槍,桿長6尺

(198厘米),桿的末端系有矛頭,具剌傷力,而桿上綁了紙火藥筒,長2尺(66厘米),筒內盛有發射藥、砒霜、鐵滓和碎瓷片,其射程可達200步(1,000尺,即330米)。擊中目標時,火箭筒會噴出10尺(3.3米)長的火焰,發出紅光,並散出毒劑和碎瓷片,兼具燃燒、化學和機械殺傷力。

金兵飛火槍大破蒙古軍

金軍於1161年先後在密州及采石兩次戰役中受火箭重創後,遂決心掌握這種克敵技術,後來更用來對付蒙古兵。

1232年4月,蒙古將領速不臺領軍圍攻金都汴京,金軍發射了名為「飛火槍」的大火箭和名為「震天雷」的鐵殼炸彈抗敵,雙方激戰16晝夜,金兵終獲大勝。次年5月金軍乘小船以特大火箭夜襲蒙古兵營,再次奏效,並殲滅蒙古軍3,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