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宋代雕版印刷術的發展主要表現有哪些

宋代雕版印刷術的發展主要表現有哪些

古代雕版印刷圖書,按其組織形式可分為官刻、坊刻和家刻,傳承的特點各不相同。官刻是由官方從各地征集優秀匠人集中刻印圖書。匠工們來自四面八方,在壹起相互交流技藝。

雕版印刷術的提高和推廣起到重要作用。坊刻是由坊主聘請雕版印刷藝人,集中於書坊內刻印圖書,其選題與刻印種類都與坊主的學識水平、興趣愛好有著密切關系,長此以往,便逐步形成某個書坊獨特的刻印風格或在某個地區形成坊刻的流派。

如民國中期,揚州的陳恒和父子創辦了“陳恒和書林”,從事刻版修版校印古籍,他們悉心搜集鄉邦文獻遺稿,輯刊《揚州叢刊》,被譽為揚州坊刻後起之秀。清末至民國期間,雕版印刷走向衰微,能夠傳承與延續下來的壹支主要力量便是坊刻。

最後是家刻,他們以家族傳承或拜師帶徒的方式傳承下來。清末以後,這種傳承方式也走向衰敗。

清代以來這壹帶雕版藝人眾多,以陳開良、陳正春、陳禮環、陳開華、王義龍、劉文浩、陳興榮等為代表的“杭集揚幫”,寫工、刻工、印工、裝訂工齊全,世代相承。陳開良去世後,其子陳正春繼為 “揚幫”領頭人。1958年,陳正春受聘於揚州古舊書店,並參與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