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為中國明、清兩代(1368~1911)的皇宮,又稱“紫禁城”。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根據當時臨時革命政府對清皇室的優待條件,遜帝溥儀仍居紫禁城後部的“內廷”。前半部的“外朝”於1914年將沈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的文物移來,成立了古物陳列所。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組織攝政內閣,修改對清皇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了“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理清皇室公、私財產及處理壹切善後事宜。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故宮博物館迄今收藏文物90多萬件,可分為兩大類:壹類為清代宮中的歷史文物和奇珍異寶,另壹類為歷代文化藝術作品,包括名畫、書法、碑刻、碑帖、印璽、瓷器、雕刻、玉器、漆器、琺瑯器、金銀器、絲織刺繡品、文房四寶,以及商周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和外國鐘表等。
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是以清代皇室藏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文物博物館專業性圖書館。抗日戰爭時作為“古物南遷”的善本、珍本圖書有1334箱總計157602冊又693頁,其後被運至臺灣。1949年以後,不斷購進和接受私人捐贈圖書,現有藏書50余萬冊。古籍圖書有清內府刻本(殿本)、抄本、明、清坊刻、家刻本等珍貴版本。內容以史誌、天算、金石、書畫、佛經和歷代諸家文集為主。除大量漢文書籍外,還有壹批滿、蒙、藏、回文書籍。其藏書是中國現存古籍圖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建院以後,故宮博物院在清點整理的基礎上,即著手編輯、印刷院藏各種文物圖錄和圖書檔案資料,出版的定期刊物有《故宮周刊》、《故宮旬刊》、《史料旬刊》等。1949年以後,編輯出版的大型圖錄、集冊有《故宮博物院藏歷代名畫集》、《故宮博物院藏歷代法書選集》、《故宮博物院藏瓷選集》、《故宮博物院藏工藝美術品》、《紫禁城宮殿》、《國寶》、《清代宮廷生活》等多種。出版刊物有季刊《故宮博物院院刊》、雙月刊《紫禁城》。1983年成立了紫禁城出版社,專門負責編輯出版任務。
故宮博物院同時也是壹個文物博物館學術研究單位。根據1928年《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故宮博物院因學術上之必要,得設各種專門委員會”。1929年組織了院內外有關專家、學者,成立了文物專門委員會,對院藏文物進行了初步評審和鑒定。1949年以後,曾多次組織院內外專家、學者對院藏各種文物重新進行鑒定,並根據其歷史和藝術價值的高低,劃定和區分其等級,在此基礎上進壹步開展對文物、建築、園林、古籍、宮廷歷史及博物館學的研究。1953年成立了學術委員會。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