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姓氏淵源:
第壹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顓頊帝高陽氏之子尨降,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高陽氏,又稱顓頊或帝顓頊,是繼黃帝以後又壹個傑出首領,傳統的記載說他是華夏族人的祖先。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國學大師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壹書中,曾對高陽氏的出生地空桑山和墓葬地帝匠作了詳細考證,認為空桑山在山東曲阜附近,帝匠在河南濮陽,因出生地、葬地均在東方,故為東夷族。
在古籍《五德誌》、《左傳·文公十八年》中記載:“高陽氏之世有才子八人,蒼舒、隤凱、搗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天下之人謂之八凱。”
尨降的後裔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尨降氏,後分衍為尨氏、降氏兩支,實為同宗同源,史稱降氏正宗。
“降”,其字在在典籍《禮記·喪服小記》中有註:“‘不以貳降’,降,壹本作‘隆’。”史學太公司馬遷在史籍《史記·司馬相如傳》中記載:“業隆於繈褓”,漢書“隆”作“降”,著名的南宋朝史學家、目錄學家鄭樵註解:“隆,讀如‘厖降’之‘降’。”著名明朝學者王鐸也註按:“降,讀為‘隆’。”即讀音作lóng(ㄌㄨㄥˊ)。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子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周成王封唐叔姬虞於唐,其子為晉侯,周夷王姬燮繼位後,晉侯遷國於晉水,改國號為晉,建都於晉水之陽安邑聞喜壹帶,其地晉國人稱之為“隆”。
在春秋時期的古晉國,“隆”與“降”二字通假,因此又可稱降城,秦始皇後來曾在該地焚書坑儒,並非今山西絳縣。這在《潛夫論·誌氏姓》中有記載。
晉國後來亡於貴胄後裔的韓、趙、魏“三家分晉”。有其降城國人以地名為姓氏,稱降氏,讀音作lóng(ㄌㄨㄥˊ)。
第三個淵源:源於朝鮮族,出自朝鮮半島古高麗王朝王建後裔,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王建有後裔以“天降斯人而承天下”為得,取姓氏為天降氏(←高麗文可能顯示不出來),明末清初有遷入中國東北地區、內蒙古地區者,按漢族習慣,將其姓氏省文簡化為漢字單姓降氏(?←高麗文可能顯示不出來),讀音作jiàng(ㄐㄧㄤˋ)。
第四個淵源:源於各民族變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壯族降氏,祖先原為漢族,明朝初期跟隨沐國公沐英元帥平定西南,最後留守在西南邊疆,後遷駐廣西地區,和當地的壯族同胞通婚,逐漸演變為壯族。
滿族降氏,是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編外的姓氏,屬於以歷史事件為氏。後金初年,清太祖佟·努爾哈赤四處征伐,統壹在中國東北、西北地區的各民族部落,凡在戰爭中俘獲而又投降者,便隨意賜予姓氏稱呼,降氏即為其中之壹,滿語讀音作Giang Hala,即jiàng(ㄐㄧㄤˋ)。
由於地位低下,或為包衣(家奴),或為兵勇炮灰、或為雜役,因此不入滿清姓氏典籍。
二.分布:
山西省的汾陽市、太原市、洪洞縣、忻州市偏關、介休市,河北省的石家莊市、寧晉縣、懷安市,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市、滿洲裏市,北京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黑龍江省的望奎縣,以及朝鮮、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均有降氏族人分布。
三.歷史名人:
降紹瑞:(公元1937~今),曾用名降紹睿;山西介休人。著名圖書館學專家。
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1959年至今壹直在天津市河北區圖書館工作。
先後做過借閱、圖書宣傳、閱讀輔導,到工廠、郊區農村進行科技服務,基層圖書館業務輔導。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遷入新館整理書庫、采用中圖法改編圖書。可以說圖書館的業務工作大都做過,比較熟練掌握公***圖書館的工作規律、特點和方法。制定工作計劃、規章制度,對青年同誌傳、幫、帶。
1984年到區少年兒童圖書館擔任館長,上靠領導、下靠群眾,克服人少,經濟不足困難,發揮少年兒童圖書館以書育人職能。1985年起使跨入市級文明圖書館行列。1989年成為天津市十二個少年兒童圖書館中唯壹的全國文明圖書館。
1989年10月起,擔任區圖書館館長兼黨支部書記職務,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搞好隊伍建設,開發利用文獻資源,館網協作,建設和推動本地區圖書館事業。連續十年保持市級文明圖書館稱號。1990年受到文化部表彰,1994年被文化部評為二級圖書館。
多次被評為先進上作者、優秀黨員。優秀知識分子。現為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天津市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
結合工作實踐進行學術研討,已有二十多篇論文在省市級會議或刊物交流發表獲獎。1998年8月編著《走進圖書館叢書——初中生讀本)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
其生平收入《中國專家人才庫》、《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中國當代學者大辭典》。
降綿續:(公元1939~今),山西介休人。著名軍工企業專家。
高級工程師,二重集團模鍛分廠質管科科長。
1964年以來先後參與216火炮及航空模鍛件工藝編制和模具設計;自行設計了大型圓形模鍛件帶斜度的切邊模沖頭、燕尾退楔裝置等。
撰寫“高筋模鍛件放心品率高的原因分析及其工藝改進”論文,獲二重科技論文二等獎;1981年負責重型汽車復雜模鍛件的工藝編制和模具設計。
降大任:(公元1943~今),山西忻州人。著名社會科學專家。
1966年9月畢業於山西大學歷史系,1969年任山西忻縣工交局幹事,1975年5月調任山西人民出版社編輯,1977年調任 *** 日報社編輯、記者。
1980年10月調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所)院任《晉陽學刊》編輯,1995年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1999年任主編兼主任。兼任全國元好問學會副會長。研究員。
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享受 *** 特殊津貼。
多年於編務之余,從事歷史學、文學、哲學、文化學研究。已出版的專著有《女神的故鄉》、《詠史詩註析》(與張仁健合作)、《美與藝術》、《元遺山新論》、《黃河古詩詞》、《侯方域、汪琬、魏禧散文選》、《氣生道成》等七種。
參與編輯了《山西地方史論叢》(第壹輯)、《中國現代社會科學家傳略》、《山西人名詞典》等,編有《唐風集》、《新詩精華》、《名聯集錦》、《古人家訓》等書。在國家壹級報刊發表論文有《詩歌形式發展的歷史趨向:自由體與逼近口語》、《評價歷史人物宜用“階段論”》、《論元好向的氣節問題》、《對文化史研究的壹些反思》、《文化研究15問》、《論 *** 的文化揚棄論》等,被多種報刊轉載,摘介。
另發表其他報刊文章三百篇左右。論文《倉央加措情歌的思想性及藝術特色》,獲1980年 *** 自治區文藝評論二等獎。國務院古籍整理簡報153期、227期分別對專著《詠史詩註析》、《黃河古詩詞》專文評價,認為填補了古典詩歌分類選註的空白,兩書註釋準確簡要,足見功力。《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第2期專文評介《元遺山新論》,認為該書系建國後大陸學界對金元之際文化名人元好向研究的第壹部論著,該書被中國民族大學中文系列為研究生教材。
降玉琳:(公元1945~今),筆名降於斯;河北懷安人。著名現代國畫工筆大師。
1988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國畫系。現任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礦務局工會組宣部部長,海勃灣礦務局文聯秘書長,副研究館員,中國煤礦美術家協會會員,內蒙美術家協會理事,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烏海市美術攝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
曾下鄉當知青,也當過煤礦工人,中學時曾從師於著名國畫家白銘先生。
壹直從事工筆花鳥畫的研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自治區、烏海市展覽,並在壹些刊物上發表,同時有十余幅獲獎。其中,《四季花鳥屏》獲內蒙第三屆煤礦職工書畫展二等獎;參加《中國煤礦第二屆美術書法展》,作品《殘荷圖》在中國職工畫廊展出;作品《荷塘》獲內蒙古第四屆煤礦職工書畫展壹等獎,入選《晉煤杯全國煤礦職工第四屆美術、書法、攝影展覽》;作品《仙人頭》獲全國花鳥畫展優秀獎;作品《荷塘情趣》獲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五十年大慶美展優秀獎。
多年來潛心於工運理論研究,有十篇論文在自治區論文評選中獲獎,如論文《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企業文化》獲內蒙古自治區工運理論論文評選壹等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工會工作運作的構想》獲1994年度全國工會理論政策研究優秀論文評選優秀獎。十余篇次文章被收錄於《中國工會理論文庫》等十余部國家級論文典集。
曾入編《中國當代藝術名人辭典》、《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文學藝術家與文房四寶專家傳集》、《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個人傳略先後被編入,當代中國英才大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中國專家人名辭典》、《二十壹世紀人才庫》、《當代中國人才庫》、《中國高級專業幹部實績大辭典》、《中華魂·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中華百科英才大典》。
1992年榮獲“全國煤炭系統群眾文化先進個人”稱號,1994年內蒙古總工會與內蒙古自治區職工讀書自學指導委員會聯合授予“自學成才”獎。
降 絳:(公元1945~今),壯族;廣西上思人。著名民族文化專家。
攝影師。助理研究員、四川省僑光東方文化科技研究院研究員。
副主編《可愛的上思》壹書被地市、省區、全國性報刊、出版社采用的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章、圖片三百多篇(幅),其中有二十多幅照片被《廣西年鑒》、《廣西畫報》、《民族畫報》采用。
論文《發展糖蔗生產對上思脫貧致富的作用》不僅被《防城港日報》、《中國鄉鎮、社科要論文摘》等九家報刊采用,還應邀到大連、西安、武漢參加學術研討會,該文被評為全國財政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優秀論文壹等獎。
論文《開發十萬大山旅遊資源的探討》、《開發十萬大山三大工程的思考》等分別獲第二、三、四、五屆中華大地之光征文二等獎或三等獎。選入《中華大地之光獲獎作品選》、中國當代社科文論叢書《改革開放文論》、《世紀文典》等十多部巨著。
二十多年來,先後獲地廳級以上先進或獎勵三十余次,其中省部級獎九次,晉升壹級工資。學術研究成果選入《中國百科學者傳略》、《世界文化名人辭海》。
1998年被四川省僑光東方文化科技研究院授予研究員,獲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
降經元:(公元1946~今),山西介休人。著名地方戲劇藝術家。
1965年畢業於山西晉中藝術學校。
1959年參加山西介休晉劇團,1960年隨介休新藝晉劇團劃歸四川成都市。1961年回山西和原晉中青年晉劇團合並,送晉中藝校學藝,學業期滿後,在晉中青年晉劇團和晉中晉劇團擔任須生演員。
歷任藝委會主任、副團長、團長。現任晉中晉劇團黨支部書記、晉中文化局黨委委員、兼任晉中劇協理事。國家壹級演員。中國劇協會員、山西劇協會員。
從事地方戲曲工作近四十年,演出劇目有四十多個。1982年獲晉中地區優秀演員獎。1984年主演《楊儒傳奇》參加華北四省振興晉劇調演獲表演壹等獎。1987年在新編歷史劇《齊宮外史》中飾晏要參加晉中地區調演獲主角壹等獎。1991年再獲地區現代戲調演壹等獎。1995年10月以《下河東》壹折參加全國中老年戲曲匯演獲《牡丹獎》,1996年10月在新編歷史劇《綿山祭》參加中國戲曲金三角交流出中扮演《晉文公》又獲優秀配角獎。
1995年12月被授予山西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中國戲劇出版社為其錄制了《墻頭記》、《楊儒傳奇》、《二進宮》、《將相和》等唱片。
1984年山西廣播電臺為其舉辦了戲曲專題節目。先後在省電臺播出的節目有十幾出戲的選場和選集。
降 雲:(公元1952~今),女,筆名絳雲、雨兆;北京人。著名古典文學專家。
民革成員。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編輯室副主任,編審。北京市人民 *** 特邀監察員,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委員,民革北京市委委員。
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作品集《李姓與公子》、《孔子》、《工熙鳳》,評論集《藝苑擷草》、《拾遺集》、《藝海給珠》,工具書《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作者篇目索引》,論文有《魯迅論我國古代神話的散亡》、《評三澤玲爾否定屈原作 的五點理由》,編校《詩林廣記》、《竹莊詩話》,主編、撰稿《中外小說大辭典》,編撰《中外兒童文學精華》、《新編世界童話壹百篇》,編著《歷代詩話論作家》、《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史記》、《友誼詞選》、《鷓鴣天詞選註》、《賀新郎詞選註》等,編輯圖書數十種。
其所編《魯迅全集》、《中國小說史料》叢書、《屈大均全集》、《屈原與他的時代》等,分別獲國家、省部級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