絎的拼音:[ háng ]。
部首:糸。
筆畫:9。
五行:水。
五筆:XTFH。
筆順:ㄥ 、 ㄥ? 、? 、 ノ 、 ノ、? 丨 、 壹 、 壹? 、亅。
名稱: 撇折、 撇折、 提、 撇 、撇 、豎 、橫 、橫、 豎鉤。
基本解釋:
縫紉方法,用針線固定面兒和裏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縫時針孔疏密相間,線大部分藏在夾層中間,正反兩面露出的都很短 ~棉襖。~被子。
詳細解釋:
〈名〉
1. 衣服的緣邊絎,緣也。——《廣雅》
〈動〉
1. 用針線粗縫,把棉絮固定在裏子上,使不致滑動 。如:絎被子;絎棉襖。
相關詞匯:
組詞:絎線 、絎線。
同音字:行、 魧、 吭、 桁 、亢 、垳、 妔、 杭、 航 、蚢。
同部首:綺 、結、 繆、 纖、 純、 綱、約、 紗 、紅、 緙。
同筆畫:垚 、度 、俞、 昶、冠 、篤、 昱、 差、 垣、 信。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絎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6畫《廣韻》下更切,行去聲。《博雅》緣也。《玉篇》縫紩也。《廣韻》刺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