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書屬於文物嗎?

古書屬於文物嗎?

是!

藏書就是收藏、整理、保管圖書。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設立國家藏書機構和圖書管理員的國家之壹。因此,也可以說,在各種收藏門類中,藏書是最早的收藏品之壹。

按照圖書所有者性質的不同,中國歷史上藏書系統可分為四類:官藏(即國家藏書)、私藏(即私人藏書)、書院藏書和寺院藏書。

有確切記載的我國的國家藏書起於周朝,著名的思想家李耳(即老子)是已知最早的國家圖書館館長,當時館長稱為“守藏室之史”。到了秦代,國家藏書處稱 為“石室”。漢代初年,廣征圖書,並設立六處公藏圖書處,即太常、太史、博士、延閣、廣內和秘室。三國魏國設有秘書、中、外三閣國家藏書處,晉沿魏制,國 家收藏圖書歸蘭臺和秘書兩處。到隋唐兩宋,國家藏書更加豐富,但卻因朝代的更疊或意識形態的原因,而使國家藏書受損。到元代,先崇道貶佛,後崇佛貶道,將 《道藏》大統《玄部寶藏》連書帶版全部焚毀,以至今日,元《玄都寶藏》只有壹二頁殘片留於世間。明代是中國古代藏書的壹個興盛時期,不只國家藏書,而分封 的各藩王也大多喜藏書、刻書,從屬性上講,藩王藏書也是介於官藏與私藏之間的壹種藏書形式。到了清代,才是中國藏書——不論公藏、私藏——的黃金時代,其 藏書規模及其藏書研究都遠勝於列代。

書有水、火、兵、蟲“四厄”。隨著時代的發展,越古的書收藏難度越大,故善本的範疇也隨之後延。清末藏書家葉德輝說:“南宋人重北宋本,元明人重宋本,國朝收藏家並重元明本。”從而說明了歷代藏書的範疇。

在中唐雕版印刷術發明之初,主要用於印刷佛經、字書和歷書等。到北宋,印刷書才逐步取代抄本、寫本而成為書之主流,於是隋唐五代及其之前的寫本就成為 宋人眼中的古書了。但宋初距今已逾千年,宋之前的古本流傳至今已近絕跡。上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才使得令人可以得見晉唐之珍籍,這些珍本今日仍 有機會收藏到,有實力的朋友,當然應當買這些遺珍。

至明代中葉,宋版書就已經是清中藏書家追求之物了,雖然宋代刻書達數萬種,但到這時就稀見難得了。由於宋人刻書態度嚴肅,刊刻和印刷水平均很精良,所 用紙墨也十分考究,再加上文化氣息濃厚,自然成了明代藏書家珍藏之物。當時官府藏書也大增,明正統六年,楊士奇查勘文淵閣藏書,編出《文淵閣書目》,著錄 了圖書43200余冊,7000余種。可惜政府藏書疏於管理,到萬歷三十三年再查文淵閣藏書時已十不存壹了,再加上明未戰爭,這些藏書基本上全部毀失了。

私人藏書在明代大為興盛,明開國之初分封藩王,他們由於不掌兵權,再加上皇帝賞賜大量宋元留下的善本,故多位藩王熱心於藏書活動,如周王朱棣和寧王朱 權都珍藏有大量珍籍秘本,尤其朱棣五世孫朱睦桔收購了山東章丘李開先的藏書,在開封築萬卷堂,成為皇族中最有名的藏書家。

明代有名的藏書家有數百人,對後世影響較大的也有十余家,尤其私家藏書樓的興起,使得私家藏書更加規範化,著名的有宋濂的青蘿山房,藏書8萬卷以上, 葉盛的菉竹堂,以藏有抄本著稱,藏書22700卷。葉氏尤其著名的是他的壹方藏書章,章文是:讀必謹,鎖必,收必審,閣必高。子孫子,惟學敩,借非其人, 亦不孝。範欽的天壹閣,在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於家鄉鄞縣建天壹閣藏書樓,藏書7萬余卷。天壹閣至今保存完好,為我國保存至今最古老的藏書樓。明 代其它著名的還有胡應麟的二酉山房,祁承鄴的淡生堂、毛晉的汲古閣、錢謙益的絳雲樓等。

清代是中國古代藏書的鼎盛時期,無論公藏私藏部發展到了頂峰。清初皇帝時文化事業十分重視,除翰林院、國子監有大量藏書外,內府也分別珍藏了大量典 籍,如皇史宬收藏本朝實錄、玉碟與《大清會典》;昭仁殿專收宋、金、遼、元、明的善本;武英殿所刻之殿版書均存於此。尤其為後世藏書家所追求的是“天祿琳 瑯”藏書。天祿琳瑯是乾隆皇帝的藏書處,專藏宋元明珍籍善本,到民國年間,這些書被宣統挾帶出宮,有些流散到民間。這些書在宮中都進行了重新裝潢,五色織 錦封面,宣綾包角,尤其壹望便知是天祿琳瑯之物的特殊處,因其在每冊書的封面和封底襯頁上都鈐上“古稀天子之寶”、“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 “天祿琳瑯”、“天祿繼鑒”等五萬玉璽,稱之為“乾隆五璽’。天祿琳瑯之書大部分都存在故宮、國家圖書館和臺灣圖書館,留在民間的已如星鳳,藏書家見之自 當珍惜機會。

清代的私家藏書更是藏書史上的黃金時代,出現了幾百位藏書大家,如吳騫、孫星衍、汪憲、汪啟淑、鮑廷博、盧文弨、朱彜尊、盧址、徐乾學等。尤其著名的大藏書家黃丕烈,他的藏書觀點開壹代風氣之先,經他手批跋之書成為後世藏書家追捧之物。

清代四大藏書樓的出現,尤其是其藏書觀念,對後世影響深遠。

民國藏書無論從藏書方式還是藏書理念,都是清代的余續,也產生了多位大藏書家,如傅增湘、陶湘、李盛鐸、周叔弢等,他們仍然是按照傳統的方式來藏書, 但是他們在藏書的分類方式上有許多新觀點,可供今日藏書者借鑒。有興趣深入探求藏書真諦的書友,可讀壹些他們所著的版本學、目錄學和校勘學方面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