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仲景有什麽著作

張仲景有什麽著作

張仲景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最為人所知的傳世巨著為《傷寒雜病論》,僅此壹部《傷寒雜病論》,奠定了張仲景在世界醫學界的偉人地位。張仲景的著述除《傷寒雜病論》外,還有《辨傷寒》十卷、《評病藥方》壹卷、《療婦人方》二卷、《五藏論》壹卷、《口齒論》壹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僅此壹部《傷寒雜病論》流傳至今,被後人整理編纂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流傳至今。

《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壹,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壹。《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壹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壹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該書編成後不久亡失,後晉王叔和軼析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二書,經北宋“校正醫書局”校刊,歷代刻印數10次而流傳至今,對中醫學治療急慢性傳染病、流行病以及內科雜病等理論和技術的發展,曾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

《傷寒論》

《傷寒論》是晉代太醫王叔和根據自己搜尋到《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的軼文整理而成。是壹部闡述外感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2卷。現今遺存10卷22篇。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前啟後的作用,對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傷寒論》突出成就之壹是確立了六經辨證體系。運用四診八綱,對傷寒各階段的辨脈、審證、論治、立方、用藥規律等,以條文的形式作了較全面的闡述。對傷寒六經病各立主證治法。

《傷寒論》另壹突出成就是對中醫方劑學的重大貢獻。本書記載了397法,113方,提出了完整的組方原則,介紹了傷寒用汗、吐、下等治法,並將八法具體運用到方劑之中。由於張仲景所博采或個人擬制的方劑,精於選藥,講究配伍,主治明確,效驗卓著,後世譽之為“眾方之祖”,尊之為“經方”。

《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是宋代王洙、林億、孫奇等人在偶然的機會發現《傷寒雜病論》殘簡,將關於雜病的部分整理成冊,更名為《金匱要略》刊行於世。《金匱要略》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壹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金匱”是存放古代帝王聖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25篇,載疾病60余種,收方劑262首。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

張仲景簡介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集醫方,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