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到了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兒童們看見我,沒有壹個認識的。他們笑著詢問:這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呀?
原詩:
《回鄉偶書二首·其壹》唐代: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簡介:
這是壹首久客異鄉、緬懷故裏的感懷詩。寫於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
擴展資料:
賀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
此詩運用了三種對比:通過少小離家與老大回鄉的對比,以突出離開家鄉時間之長;通過鄉音難改與鬢毛易衰的對比,以突出人事變化速度之快;通過白發衰翁與天真兒童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回鄉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並且將這兩種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壹起。
全詩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樸素的語言中蘊藏著壹片真摯深厚的感情。讀之如飲醇醪,入口很淡,而後勁無窮。
百度百科——回鄉偶書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