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簡史8000年:從賈湖刻符、黃帝書、夏禹書、蝌蚪文到二簡字
良渚人在建造大型水壩 隨著良渚遺址申遺成功,中華文明正式進入上下5000年序列。良渚遺址已經發現大約800多個「 ”刻畫符號”,正在研究解讀中,能不能認定文字還需時日。目前國際上認可的中國信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因為商朝有成系列的甲骨文。幾十萬片甲骨和上千個單字,赫赫文采讓人不能忽視。由於夏朝沒有發現大量成體系的文字,因此西方人不承認是信史!但是,從古書和田野考古發掘裏,都發現了很多早於商朝的文字或「 ”符號”,可以斷定夏朝或之前有文字的可能性很大!今天,我們就從公元前6000年開始,了解壹下漢字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 走進漢字的世界 01 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 ”原始文字”,是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專家解讀為是個「 ”目”字。初步測定是公元前6000年刻畫。從材質和符號的形態來看,與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現的甲骨文有異曲同工之處。這似乎可以證明,甲骨文的創造也是有源頭的! 賈湖遺址刻畫符號 除了刻畫符號,賈湖遺址還出土了大量骨笛,有些骨笛至今還能演奏,這說明,早在8000多年前,中國的先民們就已經「 ”文采斐然”了! 賈湖骨笛 放大看壹下這個中國最早的「 ”文字”: 目字? 02 良渚遺址發現了大量刻畫符號。分布在幾百件器物,甚至很多碎片上都有刻畫符號。在其中的兩塊石鉞上,有6個規整的刻畫符號,與另壹塊石鉞上的刻畫符號基本壹致,說明這6個刻符有壹定的規範和體系,應該是具備早期文字的性質。 良渚陶罐上的刻畫符號 這是分布在陶器碎片上的符號,看起來非常規整,已經具備了「 ”文字”性質: 良渚原始文字 引人註目的壹塊出土石鉞,上面分布有6個規整的符號: 成壹行排列的原始文字 石鉞的反面: 背面的文字 還有下面這段「 ”文字”,是不是很明顯在表達某種意思呢? 這也是壹行字 除了刻畫在陶器上的,良渚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玉器,玉器上也有很多刻畫符號。是不是文字也非常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良渚玉器上的刻畫符號 03 仰韶文化出土的刻畫符號,距今約5000-7000年。 仰韶文化刻畫符號 04 大汶口刻畫符號,距今約6000-4500年。 大汶口文化刻畫符號 放大之後的幾個刻畫符號: 標誌性的幾個符號 05 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出土的朱書「 ”文”字扁壺,距今約4500-4000年: 文字扁壺 另外兩個符號: 尺寸 06 1992年,在山東鄒平丁公村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壹個陶盆,在陶盆底部發現了11個類似於文字的刻畫符號,引起了人們對中國文字起源多元性的爭論,看看這些「 ”符號”,是不是具有強烈的「 ”文字表達”意味? 有誰能解讀這段「 ”文字”? 丁公遺址距今約2200年。 肯定在表達某種意思 07 以上是考古發掘中出現壹部分刻畫符號或「 ”原始文字”。史書對上古有無文字的記載持兩個觀點:壹,三皇五帝時候沒有文字,用的是結繩記事。 古印第安人結繩記事 二,三皇五帝時候有文字,創造者是倉頡。倉頡創造了文字,鬼夜哭,天雨粟,成了驚天動地的大事。目前這兩種觀點都很難推翻,三皇五帝時候大約距今約5000-4000年,由以上「 ”符號”可以看出,就算不能與「 ”三皇五帝”時期逐壹對應,也能旁證「 ”三皇五帝”時期有文字的可能性!這是古書上記載的倉頡書,又稱為「 ”黃帝書”: 黃帝書 08 關於夏朝的「 ”文字”。 夏朝是中國古籍裏明確記載的第壹個奴隸制王朝。是古書上所謂的「 ”信史”,但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大規模成系列的文字,只是出土了壹些這個時間段內的「 ”刻畫符號”: 二裏頭遺址出土的刻畫符號 另外還有《古法帖》裏的「 ”夏禹書”,可以做個參考: 夏禹書 還有民間「 ”傳說”裏的《岣嶁碑》,據說上面是夏朝文字,記載的是大禹治水的事跡。原碑矗立於湖南衡陽岣嶁峰,故名「 ”岣嶁碑”。待至南宋時期,文人何致遊歷岣嶁峰,拓下文字,照刻於嶽麓山北峰。上面的文字據說是蝌蚪文。岣嶁碑與黃帝陵、炎帝陵,譽為中華民族三大瑰寶: 岣嶁碑 09 甲骨文。 甲骨文距今約3800多年。商朝文明有文字、青銅器,有眾多分布於全國各地的大型城市遺址,這壹點已經得到國際上公認,沒有任何問題。 甲骨文 10 甲骨文以後,中國漢字發展就進入純熟階段了。周朝由於青銅器更發達,為了表功記事,很多青銅器上都有銘文,因此我們現在稱周朝的文字之為「 ”金文”,金文是對甲骨文的繼承和極大發展。 金文大多可在青銅器上,故名 很多青銅器上都出現了「 ”長篇大論”,可以看出文字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與普及,字體也越來越趨向於「 ”圓潤”: 金文 11 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都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字體系,是在甲骨文、金文、蝌蚪文的基礎上出現的變體。不同的邦國文字雖然不盡相同,但表達的意思是壹致的。 春秋各諸侯國的文字 由以上看出,秦國和齊國文字規整,另外5個國家文字趨向於簡化。 春秋列國 這個時期還出現了「 ”鳥蟲書”。字體優美,變化多端,看起來有「 ”鳥”和「 ”蟲”的形體。又稱為「 ”蝌蚪文”。其實所謂的「 ”鳥蟲書”、「 ”蝌蚪文”,就是春秋戰國時代的「 ”美術字體”。「 ”鳥蟲書”是宮廷常用的美術字體,”「 ”蝌蚪文”是民間常用的美術字體: 鳥蟲書 不同諸侯國的「 ”美術體”基本保持壹致,都體現出修長柔韌的美感: 各國不同的鳥蟲書 秦始皇的「 ”傳國玉璽”用的就是「 ”鳥蟲體”: 傳國玉璽 12 秦朝統壹全國文字。快速的社會發展讓文字也不斷變化,金文發展成更容易書寫的大篆,大篆又發展成更規整的小篆,小篆又發展成更加容易書寫的隸書。 秦朝文字的發展 這是刻於秦穆公時期的石鼓文,大篆,中 *** 寶之壹: 石鼓文 李斯撰寫的碑文,小篆: 李斯大篆 更加便於書寫,先秦時代簡冊上的文字,早期的隸書: 先秦隸書 13 漢朝。漢隸的代表作,《曹全碑》: 漢代《曹全碑》 14 隋唐時期文字發展更加適用於書寫。抑揚頓挫的隸書逐漸向楷書轉變。這可以看出漢字發展的壹個趨勢,就是越來越趨向於「 ”橫平豎直”,不再像以前的字體壹樣,有很多圓潤轉折飄逸的比劃。而是漸漸變為「 ”方塊字”,更加規整,更加適合於辨認,也更簡潔。眾多楷書大家叠出——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為後代的文字書寫創立了至高標準: 褚遂良書法 這時候「 ”書法”成為壹種系統化的藝術。隨著漢字書寫的更加便捷、迅速,行書和草書這兩種新字體出現。行書是在楷書的基礎上創立的,草書是在行書的基礎上創立的,它的創立者就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在書寫的過程中出現了「 ”連筆”,就今兒出現了行書和草書: 歐陽詢書法 張旭的草書: 張旭草書 15 宋體字。 宋體字是伴隨印刷術而出現的壹種新字體。是在唐代楷書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唐代已有雕版印刷術,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 ”宋體字”基本特征是橫細豎粗,末筆有裝飾性的「 ”鈍角”,點鉤撇捺的最後都有尖角,更加富有裝飾性。宋代文化發達,印刷術大量采用「 ”宋體字”印刷書籍等文化作品,成為宋代應用最廣泛的字體,並壹直影響到元明清、民國和現在。早期宋體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 ”仿宋體”,是楷書的規整化,後來的宋體完全變為印刷體,更多是應用在印刷書籍上。 宋體字 宋代的印刷體,也是我們現在印刷書籍常用的宋體字: 印刷體宋體字 16 漢字經過上下5000年甚至800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和漢語也變得越來越規範化和純熟。與世界上大部分拼音文字不壹樣,漢字是唯的壹表意文字,是我們的祖先真正根植於這塊古老的土地,通過觀察天地自然變化運行的規律而創造出來的。 漢字始終在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對漢字進行了改革。變復雜的「 ”繁體字”為簡化字。推廣後效果十分好。後來「 ”簡化字”被新加坡全盤采納。 簡化漢字與繁體字的對比 漢字的簡化並非壹帆風順,1956年簡化後的漢字曾經再次進行簡化, 稱為「 ”二簡字”,二簡字比簡化字更簡單,事實證明這壹簡化字是不成功的,失去了漢字的結構美,後來放棄。 不成功的二簡字 甚至還有更過分的改革方案,幹脆放棄漢字,改用拼音文字: 漢語拼音化行不通 事實證明,任何企圖改變中國漢字古老文化傳承的嘗試,都是行不通的! 現代漢字的作用正越來越大 現在的漢字,是聯合國5種常用語言文字之壹。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學習簡化字。漢字熱和漢語熱在全球長盛不衰。完全可以想象,古老而新生的漢字,正越來越煥發出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