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屬於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
宋趙璣在《壁記》壹文已有扼要陳述:“溫之為州、浙東極處,冬無祁寒、夏無盛暑,而平又居於郡之南界,與閩密邇。故其氣候恒燠,春夏之間多雨,地頗卑濕,夏則多風,冬則少霜雪,草木經冬不甚黃落,時有開花發芽者”。總的氣候特征是:夏冬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無嚴寒酷暑,春秋宜人;全年光照充足,雨水豐沛,溫暖濕潤。主要災害性天氣有臺風、洪澇、幹旱、大風、龍卷風、冰雹等。
平陽降雨量,1957-1988年,年平均降水量為1674.3毫米,最多的1973年達2662.3毫米,最少的1967年僅1065毫米。年際差達1597.3毫米。
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3-9月)。春雨期(3-4月)暖濕氣團勢力加強,冷空氣勢力減弱,冷暖氣團相持於華南上空形成靜止鋒,受其影響,多陰雨天氣,平均雨日37天,雨量287毫米,占全年的17%。梅雨期(5-6月)南方暖濕氣流加強北推,鋒面移至長江中下遊流域,縣境不但雨量多,而且降水強度也較大,雨量420毫米,為全年的25%,雨日39天。5月份的平均雨日達20天,為全年各月之冠。臺風雷雨期(7-9月)受臺風影響,雨量多,雨勢猛,西部山區因地形作用,雷陣雨也較多。7-9月總雨量達630毫米,全年的38%,為雨量最多的季節,雨日43天。秋冬少雨期(10-12月),因受極地幹冷空氣團控制,雨量較少,且地域分布均勻,總雨量只有290-360毫米。
年平均降水日數176天。最多的1970、1975年為204天,最少的1963年為143天。歷年最長連續降水天數為23天,1965年3月21日至4月12日,總降雨量81.4毫米。最長連續無降水天數37天,為1979年9月27日至11月2日。 平陽縣境,北屬飛雲江水系,主要有平瑞塘河;西南均屬鰲江水系。鰲江由西向東橫貫全境,註入東海,而平鰲及蕭麻塘河又註入鰲江,與沿海潮汐構成了水文的主要基礎。
全縣擁有河道總長550千米,水域面積1866平方千米。鰲江在平陽流域面積為343平方千米,幹流長度28.4千米,流域平均寬度12千米,距河口27千米。集水面積地區為浙江丘陵山區,周圍分水嶺的高度約海拔330米左右,山溪均系卵石河床,而且沿江有寬闊的卵石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