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春秋戰國四大頂級謀士

春秋戰國四大頂級謀士

春秋戰國四大頂級謀士有孫武、李斯、蘇秦、張儀,這四位都是春秋戰國時期頂尖的軍事家、政治家,對歷史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孫武

孫武(前535 年左右—?),字長卿,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三十歲奔吳,隱於穹窿中,後被吳王闔閭重用。中國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後人尊稱為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占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

孫武和他的軍事思想享譽古今、蜚聲中外,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在世界軍事史上亦有著極高的地位。他的《孫子兵法》被國際上認為它是“世界古代第壹部兵書”,被譽為“兵學聖典”,現在不僅於軍事領域,而且在經濟、體育等方面,都受到了關註和應用。

李斯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的壹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著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後,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遠見,輔助秦王完成了統壹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秦朝建立以後,李斯升任丞相。他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壹,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建議秦始皇廢除分封制, 實行郡縣制。又提出了統壹文字的建議,之後又在統壹法律、貨幣、度量衡和車軌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強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為指導的。李斯在他生平的後期,雖然將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極端化,但是他僅僅是壹個提出者,而不是壹個完全的執行者。此時的李斯,已經沒有了“以法治國”的誌向。他已經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後期的思想是否應該歸入法家的體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歸根到底還是壹個法家的最完全的執行者。

蘇秦

蘇秦(?—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遊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著作有《蘇子》31篇,收於《漢書·藝文誌》,早佚。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壹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張儀

張儀(?-前309年),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