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自我覺察與精神健康

自我覺察與精神健康

這幾天在在讀李辛的書《精神健康講記:壹個中醫眼中的心身調適與精神發展》(中醫古籍出版社)。

這本書的作者李辛,中醫師,心身醫學碩士。師承國家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著有《兒童健康講記:壹個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經典中醫啟蒙:壹個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

這幾天閱讀了第壹篇《自我覺察與精神健康》這壹部分,有幾個觀點引起我的***鳴,在這裏與大家壹起分享。

1.覺察的三個方面,身體、情感和思想

我們在生活、工作的時候,有沒有留意自己的身體是否放松?或者某壹處是有痛點,某壹處是是緊的,或者整個身體都很緊……

身體的感受很重要。我們平常都把註意力投放在外,想事情、買東西、看電視、跟人說話、關註別人的反應,而自己的身心狀態反而被忽略掉。

對身體的感受,進入我們的意識,是為對身體的覺察。

除了留意身體是否放松,還要留意大腦裏有什麽想法。有時候我們是清晰穩定的,雖然腦子裏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但不影響我們的正常工作,這個就是相對穩定的。

即使我們與人吵架,我們內心也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幹什麽,知道自己生氣啦,這時候神氣是清明的狀態。

長期在清晰穩定狀態下生活的人,相對會身心更健康,家庭更和睦,事業更發展。

總覺得自己過於理性而忽略身體與情感交流。對此,有很多的不滿意。

這壹章讓我明白了,“每個人的生命活動有他的主導模式,有的以肉體為主,有的以情感為主,有的以頭腦或思想為主”。無所謂對錯,我們只需要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特點,深入的覺察,三部分均衡發展,不偏頗,少壹些內在沖突,這是我們壹生的學習內容。

2.生命中要有適當部分的無所事事的空閑時間和心理狀態。

這段話令我釋然了困惑我很久的壹件事,在我打算做壹件事情前,或者是閑來無聊,都要玩幾局電腦版的軍棋,玩這個遊戲我可以無所顧忌的悔棋、電腦變招,可以說是為了勝利無所不用其極,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也不用擔心被對方拒絕、歧視、影響關系……

壹直想不明白這麽做的原因,有時候甚至為此鄙視自己的自制力。至此我恍然明白“原來我是在尋找內心的平衡啊!這種狀況是大多數人都有的,我不是孤立的。”

3.用壹顆樹的生長比喻“關系模式是怎麽被固化的”

這段話,很恰當的描述了我們關系模式是怎樣固化的,為什麽固化的關系模式很難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