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做菜用的香料大全

做菜用的香料大全

 食鹽、生抽&老抽、醋、料酒&白酒、甜面醬、豆瓣醬、豆豉、番茄醬&番茄沙司、芝麻醬、沙拉醬、白糖、冰糖、紅糖、辣椒、麻椒、花椒、八角、香葉、桂皮、黑胡椒&白胡椒、孜然、小茴香、五香粉、咖喱、豆腐乳、剁椒、泡椒、澱粉、味精、雞精、蠔油等46種調料的科學用法,玩轉這些瓶瓶罐罐,烹飪壹點不難!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做菜用的香料大全。

 做菜用的香料:八角(大料、大茴香)

 八角又稱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樹的果實,學名叫八角茴香,為常用調料。八角能除肉中臭氣,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八角是我國的特產,盛產於廣東、廣西等地。顏色紫褐,呈八角,形狀似星,有甜味和強烈的芳香氣味,香氣來自其中的揮發性的茴香醛。

 八角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還可入藥。具強烈香味,有驅蟲、溫中理氣、健胃止嘔、祛寒、興奮神經等功效。除作調味品外,八角還可供工業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妝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醫藥上,作驅風劑及興奮劑。其性溫,味辛。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幹濕腳氣等癥。

 ★八角使用小百科★

 ①八角主要用於煮、炸、鹵、醬及燒等烹調加工中,常在制作牛肉、兔肉的菜肴中加入,可除腥膻等異味,增添芳香氣味,並可調劑口味,增進食欲。

 ②燉肉時,肉下鍋就放入八角,它的香味可充分水解溶入肉內,使肉味更加醇香。

 ③做上湯白菜時,可在白菜中加入鹽、八角同煮,最後放些香油,這樣做出的菜有濃郁的葷菜味。

 ④在腌雞蛋、鴨蛋、香椿、香菜時,放入八角則會別具風味。

 食療作用:八角性溫,味甘辛。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溫馨提示★

 ①壹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痙攣疼痛者、白細胞減少癥患者食用;

 ②不適宜陰虛火旺者食用。

 特別提醒:

 ①八角基本都是八只角(偶有9只角的),六只角的是假八角,有毒,勿食。

 ②某些八角表面出現亮晶晶的東西,那種八角是硫磺熏幹的,壹種結晶體。自然幹八角顏色較暗淡,香味自然,口感純正。

 註意:市面上很多八角都是經過硫磺熏制上顏色,所以本站建議八角做菜前用開水煮3-5分鐘,去掉苦味,去掉硫磺,還能增加香味。八角買回後需要通風保存,否則起霜(變白非發黴),如果這樣,可以撒壹些白酒,捂壹天就沒有了!

 做菜用的香料:白扣(白豆蔻、白蔻仁)

 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實。產於越南、泰國、老撾等地,我國產於雲南、廣東、廣西。秋季采收,曬幹生用,用時搗碎。 性味辛溫。有與砂仁相似的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的功用。常與砂仁同用。

 古籍典註

 古籍論述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篇》:?白豆蔻,出 伽古羅國,呼為多骨。形似芭蕉,葉似杜若,長八、九尺,冬夏不雕,花淺黃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則變白,七月采。? 《本草綱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圓大如白牽牛子,其殼白厚,其仁如縮砂仁,入藥,去皮炒用。?

 《開寶本草》:?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珍珠囊》:?散肺中滯氣,消谷進食。?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其用有四:破肺中滯氣,退口中臭氣,散胸中冷氣,補上焦元氣。?

 《綱目》:?治噎膈,除瘧疾,寒熱,解酒毒。? 用於濕阻中焦,脾胃氣滯證。如《聖濟總錄》白豆蔻丸。

 用於惡心嘔吐,如《沈氏尊生書》白豆蔻湯;用於濕溫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兒吐乳;得砂仁、丁香、陳皮,治胃反。?

 烹飪指導

 ①白豆蔻忌見火。

 ②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則將失去或減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③濕溫初起,身熱不揚,胸悶不饑,濕重於熱者,可與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④脾胃寒濕嘔吐者,可與半夏、藿香、生姜等配伍。

 ⑤烹調用途:作調味料,可去異味,增香辛。用於配制各種鹵湯及供制鹵豬肉、燒雞之用。亦為咖喱粉原料之壹。

 做菜用的香料:白芷

 別名:香白芷,芳香,苻蘺,澤芬,白臣,番白芷,興安白芷,庫頁白芷,柱白芷或雲南牛防風,香棒,茞。

 商品名:

 ①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為產於浙江者。

 ②川白芷,又名庫頁白芷。為產於四川者。

 ③祁白芷,又名興安自芷,為產於河北安國,定縣者。

 ④禹白芷:又名會白芷。為產於河南禹州、長葛者。

 ⑤亳白芷:又名白芷,為產於安徽亳州。

 藥性:辛,溫;歸肺、胃、大腸經。夏、秋間葉黃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幹或低溫幹燥;切片,生用。

 做菜用的香料:黃芪

 黃芪,又名黃耆。

 野生黃芪實際枝幹並不粗壯,自然切片的黃芪都會使人感覺片粒較小、大小不壹、賣相不好,所以,市面上很多商販就用機器壓制的方法,先將黃芪打成渣,再通過機器壓成片狀,使其賣相更好,片狀較大!但實際上,加工過程越多就會導致黃芪營養成分喪失更多,甚至可能會有不法商販添加壹些不利健康的東西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我們在此推薦大家購買這種直接切片,未經機械加工的天然黃芪片,雖然賣相不如加工好的東東!但跟大家保證黃芪的天然品質,讓大家看得見,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老年人隨著機體的衰老,紅細胞的變形性能減弱,柔軟的紅細胞逐漸趨於鋼性,不易變形。因此,老年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科學家研究發現,黃芪在改善老年人的機體代謝及預防老年病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經常用黃芪煎湯,泡水當茶飲,與糯米煮粥喝,燉母雞煮黑豆、燉大豆,皆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功能主治:

 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托瘡。

 食療價值:黃芪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①脾胃氣虛之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臟器脫垂。本品為補氣升陽之要藥。

 ②肺氣虛弱、咳喘日久,氣短神疲者。

 ③氣虛自汗,陰虛盜汗。

 ④氣血虧虛、瘡瘍難潰難腐,或潰久難斂。

 ⑤氣虛水濕失運之浮腫、小便不利。

 使用禁忌:

 ①從體質上來說,身體十分幹瘦結實的人則不宜。

 ②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

 ③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

 ④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壹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

 用法用量:

 ①每天用黃芪5~10克左右,開水泡10~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反復沖泡。

 ②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