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關前,就在滿人當中發明了壹種使用比較廣泛、比較規範的文字--滿文。吳三桂引清入關,清朝統治了中國二百多年卻沒有使滿文推行開來,這又是為什麽呢?
壹、沒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做基礎。
滿族人的祖先是關外遊牧部落的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為了便於管理和發展文化、教育,發明了壹種文字,就是“前滿文”。到了17世紀,努爾哈赤統壹女真的各個部落,建立了金朝,他也成為金太祖。
他借鑒了漢字和契丹文字,對滿文進行了不斷的調整和改進,使其逐漸規範起來。由此可見,相對於厚重的漢字歷史,滿文發展歷史是很短暫的,沒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做基礎,在漢人為主的清朝想得到發展是很難做到的。
二、沒有強大的使用群體做支撐。
清朝入關時,全國漢人總人口達到七八千萬左右,而清朝總人口卻只有三十多萬,人口相差很懸殊。少數群體在壹個龐大的群體中推行發展他們的語言,影響力是微乎其微。即使漢人有學習滿文的想法,但是沒有足夠的滿人來教學也是空談。
政府成立學堂宣揚滿文化也未嘗不可,但是對於剛入關的清朝來說,沒有足夠的經濟作為後盾,加之清朝的根基沒有紮穩,各地反清復明的勢力嚴重威脅著清政府,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也不敢強迫漢人學滿語。再者絕大多數的漢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不願意接受外來事物,從內心排斥學滿文的。可見壹種語言的使用是需要群體的支撐,否則難以流傳和推行。
三,統治者的統治需要。
清朝皇帝順治從小接觸漢文,喜歡讀漢書,感受到了漢文化的強大魅力。進駐中原後,基本上所有的古籍專著,都是用漢字記載的,所學的滿文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而他的丞相範文程是壹個飽讀經書,學富五車的漢人,在他的影響下,皇帝也更加喜歡漢文化。另外,為了穩定大局,牢固統治,朝廷對滿文化沒有硬性推行,而采取了順其自然的態度,沒有後盾和力度,自然就沒有推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