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無術用來比喻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解釋:
(1)學:學問。
(2)術:技能。
不學無術最早出自於班固《漢書霍光傳》:“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亡音無。學,五經之學。術音述,古籍多通假,術即述,說的是霍光沒有經學根底,故而不明大道理。出處為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意思是說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多用來比喻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典故原文:
初,張詠在成都,聞準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準出陜,詠適自成都罷還,準嚴供帳,大為具待。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日:“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準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日:“此張公謂我矣”。
(1)初:當初。
(2)入相:當了宰相。
(3)僚屬:下屬的官。
(4)罷還:免去官職歸來。
(5)嚴:這裏作尊敬解。寇準很恭敬地為張詠供設帷帳。
(6)大為具待:盛情款待。
(7)徐:慢慢地。
(8)霍光:西漢大臣,是西漢名將霍去病的異母之弟。
(9)莫諭: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