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lì 厲)姓源出有四:
1、 源於西周,以謚號為姓。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謚號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謚號為姓,遂成厲氏。
2、 以封國名為姓氏。周朝時,有個諸侯國厲國(在湖北省隨縣西北厲山),春秋時,改名為賴國。原厲國君主的後代支子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厲姓的壹支。
3、 孫姓改為厲姓。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追改宗室孫秀(因為孫皓所惡而奔晉)姓厲。孫秀的後代中留在江東的壹支成為厲姓。
4、 李姓改為厲姓。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唐宗室新興王李晉與太平公主合謀叛亂,事敗被誅。李隆基執政後,追改李晉族人為厲姓,不準其恢復李氏。
歷史名人:
厲氏在中國歷史上壹直表現出色。除了漢代被封為義陽侯的厲溫,像唐代詩人厲玄(貞觀年間官拜道州刺史),治績卓著的厲文才;後梁時的大畫家歸真;宋代被百姓稱為“歷佛子”的著名好官厲汪,以及清代學者厲鶚,可以說無壹不是出類拔萃、榮及子孫的人物:
厲鶚:(1692 - 1752),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南湖花隱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詩人、學者,浙西詞派中堅人物。
厲誌:字駭谷(1804-1861),號白華山人,又名白華居士,晚年改名厲允懷,筆名景陽氏,諸生,詩、書、畫三才齊備。工詩,善書畫,行草,學明人。山水蘭竹,有李檀園逸趣,中歲患目眵,而書畫益進。捉管疾掃,全以神行,故無不妙。嘗於西湖昭慶寺,指畫巨松。厲駭谷先生,實則籍居現岱山縣秀山鄉北浦厲家村。著有《白華山人詩抄》。
厲仲芳:宋朝將官,他文武雙全,在朝廷的武學考試中得第壹名。他發明制造了壹種叫“九牛弩”的戰車,上面有射箭的機關,非常適合實戰,後來被人利用來大敗金兵。
厲文才:(生卒年待考),浙江東陽人。著名唐朝大臣。
厲文才於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登進士第,是金華第壹個文武進士,他的學、才、能皆出類撥萃,以“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唐太宗嘉許。厲文才在唐貞觀初年任道州刺史,當時荔浦縣盜賊猖獗,厲文才威愛並施,到任僅壹個月,就平息了郡盜,壹郡大治。“弭”,謂消除,平息。
厲才子厲濟侍禦史,其厲乾耀初任主薄,後至翰林大學士。
厲乾耀之子厲必達登唐代宗大歷間進士,其孫厲元在太和二年(公元828年)進士,厲元長子厲自南登光啟乙巳進士,次子厲圖南登大中年間進士,仕西川副節度史、天章閣禦史。
厲必達次子厲黃仕校修郎,其子厲休,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進士及第第二,官至桂州都督,與祖文才公並稱“厲氏兩都督”。
厲氏子孫在宋朝聲譽更為顯赫,厲仲祥,宋光宗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年)中狀元,右科第壹,官至兩淮安撫史,左領衛中郎將,他的剛毅好學,深得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永康人陳亮(癸醜科狀元)看重,便把小女許配給他,婿翁均為狀元歷史上極為少見。厲仲祥、厲仲樞、厲仲詮三兄弟皆登進士。
厲仲樞,文武雙全,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文武進士第五名,其子厲佇、厲琮於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同登進士榜,此即“父子進士”,“兄凝進士”坊之由來,兩代五人登進士,《東陽隆慶誌》記載:“兄弟同科,惟厲氏矣”。有厲蠲進士,子厲汪進士,孫厲模進士,曾孫厲文翁連續四代的“祖孫進士”,厲汪封西外宗正臣贈太師。
厲文翁登宋寶佑元年(公元1253年)進士,仕正議大夫,遷資政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封東陽郡開國侯,食邑千戶,在洋溪開厲府(現在後裏村附近),居官四十年,《宋史·名臣傳》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