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復
“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句中的“復”,高語第三冊(人教版)、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郭錫良主編的《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2003年)均未對其作註,很多教師在講授此句時都將“復”解釋為“再,又”的意義。但根據上下文找不出任何證據證明是指府吏“幸運地再次得到這個女子”。筆者認為,此處的“復”應該是壹個無實義的後綴。
本文中還有壹處,“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前文並無憎怨鬼神的交代,“復”也應該是壹個無實義的後綴。
另外還有很多以“復”結尾的雙音結構,如不復、誠復、忽復、豈復、空復、況復、轉復等。如:
①雖《山海經》《異物誌》《兩都》殆不復過耳。(車茂安《答陸雲書》,《陸雲集》卷十附)
此句的“殆不復過”是“大概也不會超過”的意思。“復”在這裏沒有實義。
②寂寂首陽山,白雲空復多。(李欣《登首陽山》)
此句的“空復”是徒然的意思。
③秋空自明迥,況復遠人間。(王維《泛前陂》)
此句的“況復遠人間”是說恍如遠隔人間。“復”在這裏也沒有實義。
通過對以上例子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結構中的“復”都無具體意義,“復”字只是壹個語氣助詞,壹個綴於詞根後的詞尾。
二、自
“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和“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中的“本自”“好自”,課文也沒有對其作註。“本自”為本來義,“好自”為好好義。這裏的“自”和“復”壹樣,都只是起湊足音節的作用,是沒有實義的後綴。
另外還有實自、方自、猶自、甚自、且自、遂自等。如:
④文章實自不當多。(陸雲《與兄平原書》)
⑤嘗使壹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世說新語?文學》)
⑥此文甚自難,事同又相似。(陸雲《與兄平原書》)
⑦朝雲暮雨長相接,猶自君王恨見稀。(李商隱《楚宮二首》)
除此,有大量的加後綴“自”的派生詞流傳了下來,如毛澤東《送瘟神》:“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另外,在四川方言中還有“好自”“竟自”等詞語。
筆者認為產生這些派生詞的原因與單音詞向雙音詞的發展有關。教師在教授課文時應註意這些詞語的特殊用法,這樣才能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