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陳端生故居在哪裏?

陳端生故居在哪裏?

西湖十景之壹的“六郎文英”正門的對面,有壹個用石頭砌成的高墻大院,院門上鐫刻著“勾山橋社”四個大字。

走進院子,可以看到壹座小山,叫狗山。這個院子是以這座山命名的。這個安靜的院子曾經是清代女詩人陳端生的故居。

陳端生,名字不是很出名,但她的《重生》卻被很多文人熟知。《重生》是壹部浪漫主義敘事長詩,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有著比高更為重要的地位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陳端生出生於浙江錢塘(今杭州)壹個官宦家庭。她的祖父陳兆倫是朝鮮的官員和作家。她的父母也會寫詩。所以,受家庭影響,陳端生從小就喜歡詩歌。此外,她聰明好學,脫口而出詩詞妙句。所以陳端生從小就被稱為才女。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秋日的陽光穿過樹梢,斜斜地打在狗山上。西湖的水面上沒有波浪和巨浪,也沒有炊煙裊裊地從湖的周圍飄來。陳端生坐在窗前的石案上,開始寫七言律詩《重生》。這壹年,年僅18歲的陳端生完成了《重生》第壹卷到第三卷。

到第三年秋天,她已經完成了第四至第十六卷。但家庭的不幸和變故,對正值壯年、蓮花初長成的陳端生打擊很大。先是母親去世,然後聽到了外公去世的噩耗。此外,29歲時,她的丈夫範因參加鄉試時作弊而受到懲罰,被流放到新疆伊犁。大量的痛苦和悲傷,以及對親人的懷念,迫使《重生》的寫作停了下來。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在親朋好友的再三勸誡下,陳端生再次忍痛開始寫作。她花了壹年時間完成了第十七卷。此後,父親去世,女兒也去世了。心靈的痛苦和家庭的貧困,讓中年的陳端生臥病在床。

清朝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冬天。壹場大雪覆蓋了西湖,西湖的壹切仿佛突然死寂。江南壹才女,身患疾病,含著淚,無助地用自己的才華和靈性留下了壹個未完成的“重生”,死去了。

年僅46歲的陳端生壹去不復返了。誰來續寫《重生》?看來這個悲傷的故事是壹段未完的戀情,這也許是陳端生短暫而悲傷的壹生註定要在黑暗中留下的遺憾。

作為壹部浪漫的敘事長詩,陳端生創作了前十七卷。幸運的是,女作家梁德生(1771-1847,浙江錢塘人)續寫了第十八卷到第二十卷,標誌著0- 0為重生畫上了壹個句號。

1961年,郭沫若先生參觀西湖溝山柴房。他曾寫詩感嘆:“鶯歸柳浪,雁勝風。伊拉克人不可能見到這座山。“上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先生修訂了《重生》。但不知什麽原因,這個修訂版沈寂了40年。在王先生誕辰110周年前夕,北京古籍出版社將這份被埋沒的遺產公之於眾。

而“勾山橋舍”這壹座古樸滄桑的高墻大院,依然默默的矗立在西湖厚重的文化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