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
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壹,作者李杲乘數約在公元1249年***三卷此書引用了大量的(內經)原文來闡述脾胃論的主要觀點和治療方藥,補中易啟堂中易氣湯升陽益胃湯,升陽散火湯等至今為臨床所習用
“瘟疫論”
瘟疫論的作者是明代“吳又可”中醫溫病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誌性著作。
傳染病 對人類的危害很大,它在壹定的外界環境條件下可以在人群中傳播,造成流行。傳染病流行時,發病迅速,癥狀劇烈,波及人數多,影響範圍大,嚴重危害廣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國古代的傳染病不斷流行,使大批人員死亡。特別明清兩代更是大量發生。據有人統計,明代276年間發生了傳染病大流行64次,而清代266年間發生了74次,可見傳染病流行之頻繁。我國歷代醫家對傳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視。如《黃帝內經》、《傷寒論》、《諸病源候論》、《千金方》、《外臺秘要》等著名醫著中都有防治傳染病的經驗的記載,但這些記載都不系統。我國第壹部治療急性傳染病的專門著作是明代吳有性所作的《溫疫論》。
“食療本草”
食療本草的作者是孟詵這本書對多數實物療效和使用藥品合理應用的闡述切合實際。
從現有殘存佚文看,有不少條為《唐本草》失載的藥物。如蕎麥、綠豆、菠菜、白苣、胡荽、鱸魚、鱖魚、石首魚等,都是本書首次記載。所錄波斯石蜜、高昌榆白皮等,能反映亞洲中部地區使用食療藥的情況。
至今仍有高價值食療,專著壹***3卷成書有唐開元年間(713年-741年)涉及了260種食療品,充分顧忌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區性為唐代系統全面之食療專著。
“溫熱論”
溫熱論為溫病學說的奠基性著作,全篇文章十分簡短僅僅只有4000余字,有師傅葉桂口述,弟子顧景文執筆著錄的是師徒間的問答授課,但為溫病論學說奠定了基礎內容提出了溫熱病的衛氣營血辯證體系,該書並論述了衛氣營血相應的治療方法,通過對舌苔、皮膚斑疹及驗齒的觀察來診斷病情。
“四部醫典”
四部醫典是藏醫藥百科全書別名“醫方四續”作者:宇妥.寧瑪雲丹貢布。
敦巴辛饒是最早的藏醫,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發源地,也是藏族原始本教的發源地。象雄位於今天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普蘭縣壹帶。這個地方是雍仲本教創始人幸饒彌沃如來佛祖的誕生地。根據本教的傳說,他誕生有壹萬多年。他從小就開始學習本教等文化知識並長期精心從事自然界的觀察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任何事物都包含著4種元素:即土、水、火、風這4種最小的分子。他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是由於這4種元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後來他寫出了《宇宙從蛋生》、《藏醫九顯論》、《五行歷算》、《天文歷算》等壹些理論著作。
這是壹部集藏醫藥醫療實踐和理論精華於壹體的藏醫藥學術權威工具書,也是藏醫藥學中最系統最完整最根本的壹套理論體系。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被稱為是中醫藥的百科全書,明朝醫學家“李時珍”歷經30年色醫學著作,此書所含藥物數量超過了古代任何壹本醫學著作。
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幹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壹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被國外學者譽為“東方藥學巨典”。
“洗冤集錄”
看名字就知道這本醫學著作就不簡單了,世界上首部法醫學著作。
宋朝法醫“宋慈”所著他總結了歷代醫學的經驗詳細記錄了人體解刨和屍體檢驗等內容。
中國古代地大物博 人傑地靈 出現了很多非常偉大的任何物,他們留給後代許多經典及價值不可估量。
《洗冤集錄》主要成就有:屍斑的發生與分布;腐敗的表現和影響條件;屍體現象與死後經過時間的關系;棺內分娩的發現;縊死的繩套分類;縊溝的特征及影響的條件;自縊、勒死與死後假作自縊的鑒別;溺死與外物壓塞口鼻而死的屍體所見;窒息性玫瑰齒的發現;骨折的生前死後鑒別;各種刃傷的損傷特征;生前死後及自殺、他殺的鑒別;致命傷的確定;焚死與焚屍的區別;各種死亡情況下的現場勘驗方法等。第 52 目"救死方"下,收集了自縊、水溺、暍死、凍死、殺傷及胎動等搶救辦法及單方數十則,都是通過經驗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璀璨奪目。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當地自考/成考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老師,免費領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