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府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建於公元888年。其宅邸在歷史上經歷了數次擴建,在明朝中期達到了建築格局最完整、規劃最宏大的歷史時期。清華大學教授、城市規劃專家朱稱之為“徽州故宮”,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科研價值。然而,惠州府衙城長期受街區更新和旅遊開發的影響,導致周邊新舊建築形式和街區風貌混亂,威脅文物生存環境,削弱府衙核心街區的傳統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然而,徽州府衙保護區內有許多歷史建築,但這些建築之間的關聯性不夠,在風格上缺乏系統有效的整合。因此,有必要對富雅地區及其周邊歷史街區進行全面的保護、整治和恢復,以恢復其獨特的歷史風貌,充分展示古徽州本土文化,提高區域價值。
1徽州歷史文化傳承
富雅重建項目位於惠州歙縣,原址按原貌恢復。作為古徽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最重要的建築,它是徽州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完整地傳承了徽州的歷史文化。
1.1歙縣,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壹,歷史悠久。歙縣在秦朝時開始作為壹個縣,在隋朝建市。自隋唐以來壹直是縣、州、路、府所在地,特別是宋代以後,徽商的發展帶來了徽州文化的繁榮,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歙縣於1986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歙縣是古徽州府所在地,是徽州府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和中心之壹。
1.2典型的徽派建築文化歙縣有大量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築。這些建築在建造手法上保留了宋元時期的建築手法,具有隋唐時期特有的遺風,可謂“唐宋元明清,古為今用”。在建築選址、布局、材料、外觀、防火、采光、裝飾、雕塑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逐漸形成了中國漢文化圈典型的建築流派——徽派建築。歙縣城區有大量的歷史文化街區,全面、系統、生動地反映了徽州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我國古代山區城市建設和環境建設的典型範例。
1.3徽州的府邸文化徽州府邸的建築風格是徽州建築的官方表達,是古徽州府邸的標誌。在整體布局上嚴格按照清代地方衙門的規定,體現了“坐北朝南,左寫右武,朝前睡後”的傳統禮儀思想。是官員辦公休閑的地方,環境優美,園林多,規模大。徽州府周邊有南橋樓、洋河門、古城墻、郭旭牌坊、古街區,徽州文化特色尤為完整。古徽州的官員多為文人,他們的審美情趣和文人心態在建築和文化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徽州官邸的環境是“城中如野”,依山傍水,極其幽靜,令人心曠神怡。徽商官員強烈的經濟意識和權力意識,造就了徽州園林式的家族建築、優越的物質生活、幽靜的人文氛圍和重文重商的地域風格。徽州府衙更顯示出這壹特點。
2不同地區歷史文化建築再生的借鑒
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建築有不同的地域和文化底蘊,因此保護和改造的定位和手段也有很大差異。
2.1上海新世界——歷史文化與商品地產經濟並存。上海新世界是壹個具有上海獨特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歷史街區。它以上海特有的老石庫門建築區為基礎,將上海傳統的石庫門胡同與充滿現代感的新建築融為壹體,改造成壹條集中西、新舊、餐飲、商業、娛樂、文化於壹體的休閑步行街。19世紀中葉開始出現的上海石庫門建築,是中西歷史文化結合的產物,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曾經赫赫有名的石庫門早已無法滿足原有的居住需求,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建築師從多方面考慮歷史建築的保護和城市發展,保持石庫門建築原有的貼近人情、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改變街區原有的居住功能,賦予其新的商業價值。規劃中,北部地塊保留了大部分石庫門建築,而南部地塊則以體現時代特色的新建築為主,壹條步行商業街貫穿南北,新舊互談。現在新天地已經成為上海的新地標。街區內的石庫門建築群外部保留了當年的磚墻和瓦片,建築內部則完全融入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節奏、生活方式和情感交流,成為畫廊、時尚酒吧和主題咖啡館...既保留了上海的昨天,又將今天都市人的生活感受融入街區,是歷史文化與商品地產經濟的完美融合,歷史街區的新價值也在改造後得以體現。
2.2上海田子坊——建築與藝術的交融上海田子坊的弄堂街區,原是打浦橋地區太康路的壹條小弄堂。最初主要用於老上海巷民居和老工業廠房,濃縮了上海從壹個小漁村到港口的街巷風貌和工業發展風貌。在1998之前,還是壹個街邊集市。9月1998,政府重鋪該街區路面,定位為“特色街”。1998年底,隨著陳逸飛、爾冬強、王佳俊等藝術家和壹些工藝品店相繼入駐泰康路,這條鮮為人知的特色街開始刮起藝術之風,成為現代藝術作坊。在田子坊,各種異想天開的靈感和藝術氣息四處湧動,仿佛來到了老上海,卻又能感受到濃濃的現代氣息,仿佛置身於繁華都市之外,仿佛置身於古代建築和藝術的海洋,這也成為了如今田子坊的獨特魅力。
2.3唐芙蓉園——異地崛起的仿唐朝建築群。這裏的“異地”其實是指原貌的重建。與上海新世界、田子坊、徽州公館等項目不同,大唐芙蓉園采用仿古的方式,將現代建築設計手法運用到古建築的改造中。芙蓉園,唐代皇家禦花園,位於長安城東南角,方圓壹裏。新改建的大唐芙蓉園位於Xi安大雁塔旁,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展示盛唐皇家園林的大型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唐芙蓉園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藝術和古建築建造技術的集大成者,園內建築園林全部保留唐代風格。由設計師張錦秋院士創造的“新唐風”建築,古樸典雅,別具壹格。據史料記載,她以盛唐時期的景觀格局再現了“曲水”皇家園林,形成了壹種全新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思路,堪稱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
2.4總結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建築在地域、文脈、手法、定位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因此保護模式也不盡相同。比如街區內原有歷史風貌較好,周邊風貌僅有部分破壞的建築,以保存修繕為主進行重建;對建築風貌損毀破舊程度較大的建築,可在原址重建,並更新部分建築及其附屬設施;對於被徹底破壞或不復存在的建築遺跡,在原址或異地記錄其原貌,可能是恢復其歷史風貌的可行途徑。但無論如何恢復更新,最根本的思路和目的都是壹模壹樣的:從保護城市歷史文脈、保護歷史建築、滿足當代人建築需求的角度出發,為這些老建築、老街區註入新的活力,再現歷史,傳承文化,煥發青春。這些優秀的案例和建設模式也為徽州府衙的恢復和重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3.徽州府衙的修復與重生
徽州府的保護性修復重建是徽州府的重生。是位於徽州地區的歷史文化建築的修復,是壹個旅遊分區。它的修復是古建築修復和旅遊的補充。該建設項目是徽州府最重要的展示,以此傳播徽州文化的博大內涵,再現歙縣古城的整體歷史風貌,實現古城價值的最大化。
3.1原址建築修復徽州府邸根據保存完好的明代弘治年間府邸景觀圖進行保護性修復。設計遵循明清建築風格,展現歷史文脈,與周邊歷史建築保持壹致。徽州府邸的大堂是整個府邸改造工程的核心部分。大堂結構有大小木構件10000余根,包括直徑1m的原木制作的柱子,最長的脊骨11m,最寬的冬瓜梁落地柱8m,最重的月亮梁4t。其建設規模如此宏大,在國內同類單體建築中,確實少見。大堂整體布局按照明代小規模建築的做法,結構完全恢復到明中葉的木結構。同時,建築造型、室內裝飾、雕刻藝術風格完全按照歷史原貌,采用了古徽州常用的三種雕刻工藝,使整個豪宅既滿足了使用功能,又繼承了明代精湛的古建築建造技藝,完整保留了明中葉的徽州建築風格。徽州衙內的大堂、後堂、花園、亭子、南橋樓等,根據史料和明清衙內建築風格,均有所恢復。大宅下的歷史遺跡和大宅內的文物也在修復過程中得到挖掘和妥善保護。
3.2建築群布局規劃中,徽州府保護區有4萬多平米,核心區有2萬平米。在改造規劃中,尋求大宅大宅舊格局與博物館新功能的和諧統壹。整個區域分為南橋樓外群、易門外群、唐錚院落群、後塘院落群、佘舍院落群五個部分,根據明清建築格局資料進行復原。南橋建築外圍組恢復了衙門的原有格局,包括趙強、左鐘樓、承宣坊、左景山亭、右沈明亭等。,並再現了明代府衙壹軸五門的格局和“規模宏大,面貌雄偉,百姓歡樂”的舊貌。儀門外組團保護現有格局,保持地段肌理,降低建築高度,組織建造庭院式小規模建築,供民間展示和收藏。正廳院落群是徽州府衙的主體,選取中心區布置府衙正廳。後院院落群的建築格局是對清朝同治年間的衙門進行改造,以正殿為後院。將舊照相館、體驗部、庫房、店員房改建為博物館,控制壹樓地面高度,消除對徽州府衙歷史風貌的影響,在不影響府衙遺址的情況下,考慮將展示空間開發在地下。為滿足餐飲、休閑、辦公管理的需要,根據史料記載恢復了學校院落群內建築的原有格局,還原了舊總督和經歷。老總督的左翼被建成出入口,以緩解進出徽州花園的交通流量。政府建築群仿照故宮建築群布局,以南北為中軸線。建築都是沿著中軸線建造的,中軸線將半開放的小廣場串聯起來。政府大樓空間外觀古樸、大氣、錯落有致。按照中軸線,整體形成“照壁、承宣坊-南橋樓(正門)、中心廣場-義門-正殿-後殿-官邸”的建築布局。
3.3地域特色和歷史場景的再現是徽派建築的官方表達。建築形式、建築色彩、裝飾都采用了徽州傳統民居的做法,白墻黑瓦、木梁木柱、精雕細刻,都體現了徽州的地方文化特色。但為了與當地的民居相區別,在建築外觀上沒有使用徽州傳統的馬頭墻,而是采用了塑造大空間的擡梁結構,將棚頂卷起,以體現官樓的威嚴。但總體上與當地的徽州民居建築和周邊環境融為壹體,使得徽州府衙比其他地方府衙更具地方色彩。徽州府作為古城的核心歷史文化保護區,延續了具有徽州特色的民俗風情和文化,通過歷史場景再現和民俗表演,向遊客傳遞了徽州的諸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古建築註入了新的活力,傳承了傳統的徽州歷史文脈。徽州府的修繕重建主要是以其原址為基礎,對原有的建築形式、建築造型、建築技藝、內部裝飾、雕刻等進行復原和恢復,以傳承古徽州的原始文化,通過場景再現,還原古徽州地區歷史生活的原貌。重建後的徽州府在古建築保護、古建築建造技術與藝術、徽州文化等諸多學科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既傳承了古徽州的悠久歷史和文脈,又在歷史文化資源上提升了歷史街區周邊的活力和歙縣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競爭力,也為歙縣老城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4結論
通過近百名工匠對古建築保護的熱愛和高超的施工技藝,徽州府重建工程於2012年初竣工,正式對外開放。壹座百年建築在新時代得到了更新,成為傳統文化新的物質載體。徽州府的修復重建,將進壹步彰顯徽州古城歙縣的風采,在未來顯著提升城市知名度、文化競爭力、旅遊市場發展地位等方面。然而,古建築的保護和城市的發展與更新在中國的許多地區仍然是壹對矛盾的話題。挖掘古建築歷史的時間不到百年,如何保護、保存和傳承傳統建築,如何更新和重建現代建築,如何在今天更好地平衡歷史和現代建築的壽命,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長期的城市建設實踐中去探索和摸索。只希望通過徽州府建築項目的研究課題,邁出堅實的第壹步,為今後歷史建築的保護、更新和文化傳承做出貢獻,提供更多可供借鑒的經驗,以期在未來再現更多歷史文化建築的魅力和生命力。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