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認真欣賞 西方傳入我國最早的‘手寫英文石刻石印的只有三個漢字"微積分"教科書
並分析分析出現的年代,肯定比《代微積拾級》早的多。
線裝古籍:英文手寫石刻石印 DIFFERENTIAL CALCULUS 書簽處只有《微積分》三個漢字 1860年左右英語授課課本
舉報
2019年,是晚清最傑出的中國數學家李善蘭翻譯出版《代微積拾級》壹百六十周年;該本書的出版在中國的科學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它標誌著西方近現代數學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開始傳播。然而本書可否認為,標記《代微積拾級》出現前他已經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用英語在傳播。
2010年8月1日,任德麟先生發表專著,書名為”微積分原理與嚴格的理論基礎“(科學出版社)。
在該書前言,有壹段話:”大家都知道,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的,時間大約在17世紀六七十年代,微積分何時傳人中國的呢?這裏我們介紹壹份可供參考的資料:《商務印書館算學 書目》(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在這份書目中列入了當年出版的數學書44種,其中,算術筆算之部,14種;算術珠算之部,7種;代數之部,9種; 幾何之部,9種;三角之部及微積,5種,在“三角之部及微積”之中,包括三角教科書4種,以及壹本微積分的教科書,書名全稱為《最新高等學堂教科書,微積 學》,定價壹元六角,在這44種圖書中,屬於小學和中學的數學教材計43種,這表明壹百年以前,我國已有相當完備的中小學數學教育,另壹方面,“微積學” 僅僅壹種,且附屬於“三角之部”,由此可見微積分這門學問這時剛剛被介紹到中國,遠未普及。“2009年4月19日,楊振寧先生在壹次演講中提到:“壹百年前中國懂微積分的人只有幾個,現在學數學的大學生都懂,”楊振寧之父楊武之先生1928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教於清華大學,對於現代數學引入中國的情況非常熟悉,因此,楊振寧先生的說法是可信的,總之,大約壹百余年以前,微積分開始傳人中國。
記得,在1957年深秋,我們新入學的南大數學天文系的新生結隊去看望系主任孫光遠先生。他在家中拿出自多年前寫己的微分幾何手稿給我們看,那是用毛筆豎直寫的手稿,字跡工工整整,給我們的感覺十分驚奇。數學公式可以豎直寫,真是匪夷所思也。
如今,每年都有幾百萬的大學生學校必修微積分學的課程。上世紀70年代無窮小方法傳入我們國內。在我們國內,張錦文(已故)與我算是傳播無窮小理論的先行者。今年,我的小孫女考入了北京工業大學,也要學習微積分課程。7月17日,我們爺孫二人在同壹天過生日。我沒有壹個親生女兒,算是我這壹生的最大遺憾。如今,人老了,更加想有壹個貼心的女兒。 在人類歷史上,微積分學的出現算是得短暫的。把微積分寫入互聯網是壹件新鮮事。我們不辭辛勞地天天寫微積分袖珍電子書,為了什麽?為了使得無窮小微積分學的科學思想融入到我們的傳統文化,貫穿於我們的科學研究之中。我們這壹代人,經歷了“窮”日子,心裏面總是怕窮。現在,生活富裕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窮日子。任德麟先生也沒有提到過以上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