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知史明理

知史明理

知史明理|金聖嘆七十本《水滸傳第五才子書》是名著嗎?

?1

胡應麟《邵氏山居筆叢》卷四十壹《莊嶽委談》壹段文字雲:

“水滸嘗過戲仿琵琶,意思不是擺設的事,是人情的事。

但《琵琶行》已超出其本來面目,如“萬裏在天”,即在詩人中,不妨高舉。而水滸中寫的話,與音偶略有關聯,卻懵懂無知,認為自己的招數好做;第壹個情緒化的敘述,緊密結合,也很搞笑。"

“這本書裏所載的四六種語言都很惡心,還說主是俗人,我只好。二十多年前看的《水滸傳》這本書還是很耐人尋味的。十幾年來,我壹直為福建的嘉中廣場做出版,已經不錄事實,中間纏綿文字,看的地方都刪了,舍不得蓋瓶子。”

“這世上的人都沈迷於《水滸傳》,士紳、文士中也有好人。這本書中間的意圖並不草率。世人皆知其描述已盡;到其排180人,分量有重有輕,但中間的樂隊,保護誦經的工作,真的超越了語言。我愛惜我的人心,用在下壹技上。但是,太長了,也不壹定是政府要讀要寫的壹章。”

2

魯迅認為現存重要的《水滸傳》有四種:第壹種是115回本的《忠義水滸傳》,是明崇禎末與《三國演義》合刻的英雄之書,單書不見,另有110和124回本,魯迅稱之為簡本;另外三個都是眾多版本,分別是100版的《忠義水》,壹個是120版的《忠義水》,壹個是70版的《金聖嘆水滸》。

現存明刻本150種,包括《經本》、《李本》、《巾盒本》等。《經本》每卷的開頭和結尾,都說“經本的補校,猶如《水滸傳·評林》”。

《李本》出現於萬歷年間,在文字上與《北京本》相近,應視為《北京本》的再版。至於後來的“毛巾盒本”,雖然書名與京本、李本相同,但文字有較大刪節,應與京本視為系統刪節本。

據考證,鐘惺評點刻有《容唐百本》,容唐刻有郭遜百本,郭遜刻本刻有《明故宮》,批評郭遜更早版本《容唐》,書被禁後,葉舟又以此為借口批評《容唐百本》。

以榮玉堂印的百會版為軸向左或向右看,百會版左邊是七十,百會版右邊是壹百壹十五和壹百二十:七十版刪除了“輔佐國安”的內容,壹百壹十五和壹百二十版加強了“輔佐國安”的主題。

魯迅寫道:“黃金版的《水滸傳》,和120版的前70版沒什麽兩樣,除了出版時有那麽多傲慢的話。120版中有‘舊版厭詩’的話,頗似嘆息。但文中刪詩,語氣稍有參差的,還是以原耳為準。周亮公在《水滸傳》中寫道,‘七十回後,金聖嘆被羅打斷,因其口極低,假以作序,故贈此書。’兩個人同時出生,他們的話應該是可信的。"

與金聖嘆同時代的學者周良工在《樹屋影》壹書中說:“《水滸傳》相傳是洪武初年越南人羅貫中所作,後為元人施耐庵所作。田叔和的《西遊記》也說這本書是詩人寫的。七十回後,金聖嘆為羅所破,因其口低,故作偽為序,此書賜之。”

《影》壹書,是為周內務府侍郎所作,以回憶其被抓司時的生活經歷。在指出“考證未能精”、“謠言不實”等十幾處錯誤後,《斯毀書紀要》說:“不過,此後又有十幾部書被記載,頗有文獻特色。在現代,固體仍然是壹個缺陷。”可見並沒有指出金聖嘆《水滸傳》這本書是“道聽途說不屬實”。

金版《水滸傳》是繼榮玉堂本、袁本《水滸傳》和《金瓶梅》《水滸傳》之後誕生的。榮玉堂的《水滸傳》出版於萬歷三十八年(1573-1620),元的《水滸傳》出版於萬歷四十二年,《金瓶梅》出版於萬歷四十五年。金聖嘆對《水滸傳》的批評,以元的《忠義全書》和《水滸傳》壹百二十回本為底本,並參考其他版本,經過刪減、增補,成為華堂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其最早出版日期不早於崇禎14年(1628-1644)。

關華堂的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七十版,雖有編輯、刪節、增補,但與百版相比,前七十版內容基本相同。

金聖嘆把《濟國利民》內容的百本、十五本、二十本視為“通俗本”,認為七十壹本以後的內容作者可以像心,但不壹定要像文。隨著這些文字的出現,他認為七十本應該已經取代了其他版本,獨立於世界之外。

鄭振鐸詳細論證了金聖嘆“以其通暢的口才,強行出了壹部七十本的水滸,卻不料他的“腰斬”水滸把明代流行的眾多本、簡本、壹百本、壹百二十本、余本、郭本全部擊倒、殲滅?搞得世人幾百年都不知道有本《水滸傳》書。?但近年來,各種版本的《水滸傳》層出不窮,讓金聖嘆圓了三百年的謊言不再圓。金口口聲聲說七十回是古書,但就他所見,沒有壹回是七十回,沒有壹回有壹小段‘水滸英雄被噩夢嚇到’。”

不久,胡適宣布放棄若幹年前金聖嘆《水滸傳》七十本確實是古本的觀點,誠懇接受魯迅等人的觀點,坦率承認十年前研究中的錯誤。他說:“當時對《水滸傳》版本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我還沒有見過最重要的百本、壹百二十本,所以我的結論難免有誤。最大的錯誤是我假設明朝中期有七十本水滸傳。但我所列舉的理由並不能說服所有人,而是我的假設影響了其余的結論,使我無法對《水滸傳》的演變歷史有壹個透徹的了解。”

金版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只是壹個楔子,並不是第壹次。第壹次是“王私自去了延安府;九條龍在歷史學家村裏大鬧壹場。金聖嘆也有“大書七十回,開書先寫高歇,方可借鑒”的言論,而其他書的第壹回是“張天師祈瘟疫,洪太尉誤留妖”。

在水滸中,只有宋江是全書的中心人物,所以明代有人稱水滸為宋江。因此,百本水滸的結局——《水滸中的宋徽宗夢遊》使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得到了朝廷的理解和褒獎,可謂“從夢中清理出壹個怪誕的場景”。

《水滸傳》七十版以“水滸英雄被噩夢驚嚇”結尾,自然可以用“從夢中清理出壹個奇形怪狀的場景”來形容。但在金版之前的任何版本中都沒有“水滸英雄被噩夢驚嚇”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