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邪閉簡介

邪閉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邪閉的治療 5 參見耳聾 6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邪閉的方劑 2 治療邪閉的穴位 3 治療邪閉的中成藥 4 邪閉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邪閉 1 拼音

xié bì

2 英文參考

exogenous deafnes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athogen block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邪閉(pathogen block)為病證名[1]。是指外邪閉其耳竅而致聽力下降的病理變化[2]。

《景嶽全書》卷二十七:“邪閉者,因風寒外感亂其營衛而然,解其邪而閉自開也……當於傷寒門察證治之,邪解而耳自愈也。”

4 邪閉的治療

治療邪閉可選用九味羌活湯、麻黃湯等進行加減[1]。

5 參見耳聾

耳聾為病證名[3]。出《五十二病方·陰陽十壹脈灸經》。系指主觀感覺或客觀檢查均示聽力有不同程度障礙者[3]。先天、後天、外感、內傷及老年等皆可致耳聾[3]。卒然而聾者,謂之暴聾,多屬實證;聽力逐漸減退者,謂之久聾,多屬虛證[3]。實證多由風熱、風寒、肝火、濕溫等所致[3]。癥見頭痛、鼻塞、口苦、耳竅閉塞,如棉塞耳,聽力下降,耳鳴耳聾等[3]。治法:常用疏風清熱,辛溫散寒、清肝瀉火,或芳香化濕等[3]。可選用銀翹散、九味羌活湯、龍膽瀉肝湯、黃連溫膽湯、三仁湯等加減;虛證多由氣虛、血虛、肝腎陰虛等所致[3]。《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腎為足少陰之經,而藏精氣,通於耳,耳宗脈之所聚也。若精氣調合,則腎藏強盛,耳聞五音;若勞傷血氣,兼受風邪,損於腎藏而精脫,精脫者,則耳聾。”癥見耳鳴耳聾,或兼見頭暈目眩、腰膝酸軟、乏力等。治法:常用補中益氣、滋陰養血、滋補肝腎等。可選用補中益氣湯、歸脾湯、杞菊地黃丸等加減。或可輔以針刺及新醫療法。此外《景嶽全書》二十七卷:“耳聾證……其證有五,曰火閉、曰氣閉、曰邪閉、曰竅閉、曰虛閉。”又年高耳聾者示腎氣虛弱[3]。“今老人之耳,多見聰不內居,而聲聞於外,此正腎元不固,陽氣漸渙之征耳。”(《景嶽全書》卷二十七)。外傷亦可致聾[3]。此外古代有耳聾之發於左與發於右之異也[3]。《古今醫鑒》卷九:“夫左耳聾者,因有所忿怒過度,則動少陽膽火,故從左起,以龍薈丸主之;右耳聾者,因有所 *** 過度,則動太陽膀胱相火,故從右起,以六味地黃丸主之;左右俱聾者,因有所醇酒厚味過度,則動足陽明胃火,故從中起,以通聖散、滾痰丸主之。蓋左耳聾者,婦人多有之,以其多忿怒故也。右耳聾者,男子多有之,以其多 *** 故也。左右俱聾者,膏粱之家多有之,以其多肥甘故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