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活壹口氣!”如果換成醫學角度看的話,說的就是生命在壹呼壹吸之間。肺能主氣、司呼吸,吐故納新要靠它。如果壹口氣提不上來,那人也就壹命嗚呼了。
《黃帝內經》說,“人之所有,氣與血耳”,意思是說,人之所以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都是因為有氣血在身體內運行,以起到滋養和推動的結果。
而人體的氣,首先是來自於父母的先天精氣;再則需要食物營養的補充,當然更需要從外界清氣中吸入,並在腎、脾和肺等臟腑的生理功能綜合作用之下完成對人體的滋養和推動活動。
而所謂的呼吸,既是人體從自然界中納入清氣的方式,也是將體內濁氣吐出,與外界進行清濁之氣交換的方式。不過,口鼻和咽喉只是氣體出入的壹個外在關口。真正能有節律地進行壹呼壹吸,讓我們維持生命活動的是體內的肺。
肺主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將外界的清氣納入以供生命活動所需,二是同時將體內的濁氣吐出,以實現體內之氣的新陳代謝,來維持壹種相對平衡穩定的狀態。
換而言之,肺就像是人體的“吸塵器”“中央空調”壹樣,是氣機出入、清濁交換的主要場所,具有吐故納新的重要生命意義。
東漢名醫張仲景說,肺“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壹呼壹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具體來說,肺就像蜂窠壹樣,底不通透,吸氣之時,那些蜂孔中就充滿了氣體,當氣呼出去時,它們又變得空虛了。就是在它這樣自然的壹呼壹吸之間,完成了壹個氣機升清降濁的過程,以維持和調節全身氣機正常升降出入。
總之,肺是人體呼吸的重要場所,也是人體與外界溝通聯系,進行吐故納新、清濁交換,以維持和調節全身氣機正常升降出入的關口。它的 健康 與否,和人體 健康 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
這也就是“養好肺,活百歲”說法的由來。
臨床常見到查出肺結節的人不知所措。
幾乎所有查出肺小結節的人,都有上述擔憂和疑問。
作為壹名腫瘤科醫生,接診過無數肺結節患者,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真的不必恐慌。4毫米的微小結節,基本上是無法定性良惡,壹般也不會引發癥狀(患有5mm以下的微小結節,病人若有咳嗽等癥壹般是其他病機誘因,外加緊張焦慮的心理作用),不必手術,做好定期隨訪就行。如果實在擔憂,可在隨訪期間介入中醫調理。定期隨訪的時間,都在結節可能增長的速度範圍之內,不會貽誤病情。這樣處理是明智的,可避免過度治療。
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簡單粗暴的選擇手術,那後期再生發新的小結節呢,也繼續手術嗎?人的身體哪能經得起頻繁手術?再說,手術也不是除病根的辦法,只是應對惡性結節的臨時處理手段。所以當醫生說不建議手術的時候,是基於對病人負責任的。
那麽,什麽樣的結節需要手術呢?
對於具有高度惡性(>65%)概率的肺結節,建議行外科手術切除。 肺結節是否需要切除是根據肺結節是否為高危結節決定,而不是結節直徑大小。
最後強調,查出肺小結節,別緊張,當然也別大意,做好隨訪,按時復查。在需要治療的時刻,積極配合治療。即使是惡性的結節,由於發現較早,術後加調理,也能很快康復。
#肺結節[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