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國海關關口是從哪個朝代就建立的?

我國海關關口是從哪個朝代就建立的?

海關起源於西周時期,至今已有3千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先秦兩漢時期的陸地關階段、唐宋元明時期的市舶制階段、清朝前期的沿海4海關階段、半殖民地化時期的外籍稅務司制度階段,以及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的人民海關等5個階段。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以“大鐘樓”歷史建築為依托,以海關博物館數千件藏品中的精品為載體,采取鮮明生動的藝術設計形式,綜合運用多種陳列展示手段,展示中國海關的發展歷史和建設成就。博物館陳列展覽***分為序幕廳、古代海關、近現代海關、當代海關、專題展示5個部分,***展出各類海關文物700多件。其中,“館名屏風”由中英文館名銅字、銅質關徽和具有嶺南特色的沙巖浮雕組成;“序幕廳”采用現代化的手法和格調,展示船頭飄揚關旗的海關緝私艇模型、關徽和關銜等當代中國海關標誌,具有鮮明的海關特色。整個展覽除實物、照片、圖表外,還利用場景復原、幻影成像等技術,專門設計了“清初粵海關衙署及驗船多媒體場景”、“稅務司辦公室復原”、“民國時期海關報關大廳復原”、“海關監控中心場景”、“海關銷毀走私光盤”、“旅客通關”、“H986貨物通關”、“叢林緝毒”、“查緝野生動植物制品走私”等場景,增添了展覽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中國海關制度源於西周,那時已有“關”的設置,主要任務是防止奴隸逃亡和外敵入侵。到春秋戰國時期,古籍中已有許多關於"關"和“關市之征”的記載。《周禮·地官·司關》註:“關在境”。《禮記·王制》註:“關,界上門。”也就是說,“關”是指國境和內地的關口。“關市之征”,就是國家規定貨物通過“關”,要進行檢查和征收賦稅。各諸侯國對進出關境貨物壹般采取“十征壹”的稅制,有的更低,《管子·紗官》載“關賦百取壹”。周代以後,中國歷代陸路邊境口岸設“關”,並對不繳納關稅者罰。《周禮·地官·司關》記載,“凡貨不出於關者,舉其貨,罰其人”。就是對走私者沒收貨物,並予處罰。《唐律疏議·衛禁·關津》中不僅規定禁止出口貨物的品種,並且規定私渡和偷渡關口的人員、貨物的量刑標準,還規定對檢舉查獲私貨者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