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消失的王朝、壹段沈睡的歷史,壹個遠逝的民族,契丹,像他們的文字那樣神秘而遙遠。
據考證,這是壹座900多年前的契丹人墓葬,那麽,那些符號會不會是契丹文字呢?據史書記載,契丹人建立遼國後確實曾經創造契丹字,然而,契丹文字早在700年前就失傳了,後人見都沒有見過。專家們斷言:天書無疑就是早已被歲月掩埋的契丹字。
此後,在當年遼代的疆域內,又陸續出土了更多的契丹文字和文物,通過對文字的破解人們或許能更多地了解契丹。1986年,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發現壹座契丹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它是迄今為止出土遼代文物最多的墓葬。墓穴喪葬制度明顯受中原文化的影響。
契丹王朝契丹,像他們的文字那樣神秘而遙遠。
壹位名叫耶律阿保機的部落首領統壹了契丹各部,於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國,947年改國號為大遼。大遼王朝最強盛時期,曾經雄霸中國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興安嶺、貝加爾湖壹線,東臨庫頁島,西跨阿爾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謂氣壯山河。
契丹王朝在中國北部持續存在了200多年,與宋朝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在此期間,中國中原地區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被阻斷,以至亞歐大陸中西部國家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契丹的統治之下。於是,契丹成了全中國的代稱。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裏第壹次向西方介紹東方時,就以契丹來命名中國,時至今日,在斯拉夫語國家中,仍然稱中國為契丹。
然而,如此壹個強大的民族,竟如同過眼煙雲壹般在天邊的地平線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大遼滅亡契丹王朝的滅亡不難從史書中查到。據記載,大遼和北宋對峙長達160多年,出人意料的是,最終滅掉大遼的卻是曾經歸附於契丹的女真人。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在大遼的疆域內攻城掠地,並於1115年建立金朝。10年後,完全取代了盛極壹時的契丹王朝。壹部分幸存的契丹人在皇室成員耶律大石帶領下被迫向西遷移,在今天的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又稱哈喇契丹國。這個帝國也壹度強盛,但最終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所滅。之後,契丹的殘余勢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兒漫王朝,但不久還是在黃沙彌漫的異國他鄉銷聲匿跡了。
契丹文化的消失
在中國歷史上,雖然改朝換代頻頻發生,但原有的文化傳統總能代代相傳。然而契丹王朝滅亡後,整個契丹文化也隨之消亡了。
分析發現,從契丹王朝建立到1271年元朝建立,在這短短的300多年間,中國出現了遼、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等朝代。這是中國歷史上壹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由於取得政權的統治者分屬於不同的民族,因此朝代更叠也導致了整個民族的地位和相關文化都發生了轉換。女真人的金朝取代契丹人的遼朝後,曾下令清除那些反抗的契丹人,其中壹次見於史書的殺戮就持續了1個多月。很有可能契丹文化也在這時遭到舍棄。
另外,金朝剛建立時,並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只好沿用漢字和契丹字。當女真文字參照漢字創立後,金朝皇帝就下令廢止了契丹字,契丹文字可能由此失傳。以此類推,契丹文化的衰亡也就不難理解了。
契丹人哪去了
專家們決定利用DNA技術揭開這千古之謎。專家們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在雲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樣;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矽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後,終於得出了準確的結論: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系,為契丹人後裔;而雲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
根據這次測定結果,結合史料,歷史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征兵,能征善戰的契丹族人被征召殆盡,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作為分子意義上的後裔零星分布在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