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書法: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壹大障礙。
秦始皇統壹國家後,丞相李斯主持統壹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壹偉大功績。秦統壹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瑯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壹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隸書出現了。"隸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壹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壹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壹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秦代除以上書法傑作外 ,尚有詔版、權量、瓦當、貨幣等文字,風格各異。秦代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燦爛 的壹頁,氣魄宏大,堪稱開創先河。
兩漢
兩漢書法分為兩大表現形式,壹為主流系統的漢石刻;壹為次流系統的瓦當璽印文和簡帛盟書墨跡。"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是漢隸成熟的標記。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門頌》等為最著名,書法家視為"神品"。於此同時蔡邕的《嘉平石經》達到了恢復古隸,胎息楷則的要求。而碑刻是體現時代度與韻的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中以《封龍山》、《西狹頌》、《孔宙》、《乙瑛》、《史晨》、《張遷》、《曹全》諸碑尤為後人稱道仿效。可以說, 每碑各出壹奇,莫有同者。北書雄麗,南書樸古,體現了"士"、"庶"階層的不同美學追求。 至於瓦當璽印、簡帛盟書則體現了藝術性與實用性的聯姻。
中國書法漢字的書寫法則,包括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和風格等。
書法藝術的繁榮期,是從東漢開始的。東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最早的書法理論提出者是東西漢之交的揚雄。第壹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時期崔瑗的《草書勢》。
漢代書法家可分為兩類:壹類是漢隸書家,以蔡邕為代表。壹類是草書家,以杜度、崔瑗、張芝為代表,張芝被後人稱之為"草聖"。
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特色的,莫過於是碑刻和簡牘上的書法。東漢碑刻林立,這壹時期的碑刻,以漢隸刻之,字型 方正,法度謹嚴、波磔分明。此時隸書已登峰造極。
漢代創興章草,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它標誌著書法開始成為 壹種能夠高度自由的抒發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最初階段是草隸,到了東漢時期,草隸進壹步發展,形成了章草,後由張芝創立了今草,即草書。
三國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壹主體。楷書又名正書、真書,由鐘繇所創。正是在三國時期,楷書進入刻石的歷史。三國(魏)時期的 《薦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視百代的珍品。
兩晉
晉時,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書法大家輩出,簡牘 為多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妍放疏妙的藝術品味迎合了士大夫們的要求,人們愈發認識到,書寫文字,還有壹種審美價值。最能代表魏晉精神、在書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當屬王羲之, 人稱"書聖"。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壹行書',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其子王獻之的《洛神賦》字法端勁,所創'破體'與"壹筆書'為書法史壹大貢獻。加以陸機、衛瑾、索靖、王導、謝安、鑒亮等書法世家之烘托,南派書法相當繁榮。南朝宋之羊欣、齊之王僧虔、梁之蕭子雲、陳之智永皆步其後塵。
兩晉書法最盛時,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是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壹種字體。其代表作" 三希",即《伯遠帖》《快雪時晴帖》《中秋帖》。
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中國書法藝術進入北碑南帖時代。
北朝碑刻書法,以北魏、東魏最精,風格亦多資多彩。代表作有《張猛龍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字文》。北朝褒揚先世,顯露家業,刻石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異之處 如論南北兩派之代表作,則是南梁《瘞鶴銘》。北魏《鄭文公碑》可謂南北雙星,北派書寫者多為庶人,書不具名,故書法時冠冕,被譽為'書中之聖',北派王右軍。
隋代
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混亂局面,統壹了中國,隋朝和之後的唐朝都是較為安定的時期,南帖北碑之發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書之形式,居書史承前啟後之地位。隋楷上承兩晉南北朝沿革。下開唐代規範的新局,隋有碑版遺世,多為真書,分四種風格:
1、平正淳和 如丁道護的《啟法寺碑》等 。
2、峻嚴方飭 如《董美人墓誌銘》等 。
3、深厚圓勁 如《信行禪師塔銘》等 。
4、秀朗細挺 如《龍藏寺碑》等。
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唐代墨跡流傳至今者也比前代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寶貴的書法作品。
整個唐代書法,對前代既有繼承又有革新。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壹個新的境地,時代特點十分突出,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壹個時代。
唐初,國力強盛,書法從六朝遺法中蟬脫而出楷書大家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家為書法主流。總特點結構嚴謹整潔,故後代論 書有'唐重間架'之說,壹時尊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結合,李邕變右軍行法,獨樹壹幟,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孫過庭草書則以儒雅見長,余如賀知章、李隆基亦力創真率夷曠,風骨豐麗之新境界。柳公權再變楷法。以瘦勁露骨自矜。進壹步豐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楊凝式兼采顏柳之長。上蒴二王,側鋒取態,鋪毫著力,遂於離亂之際獨饒承平之象,也為唐書之回光。五代之際,狂禪之風大熾,此亦影響到書壇,'狂禪書法'雖未在五代壹顯規模,然對宋代書法影響不小 。
唐代書法藝術,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初唐以繼承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晉 代書法的勁美。中唐不斷創新,極為昌盛。晚唐書藝亦有進展。
唐代最高學府有六種,即國子監、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其中書學,專門語養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是唐代的創舉。歷朝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柳公權等,都是書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的“二王顏柳”余韻。
顏真卿像
柳公權說過:“心正則筆正,筆正則寫出好字。”
隋唐五代書法總結
(1)隋至唐初。
隋統壹中國,將南北朝文化藝術兼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書法藝術逐漸從六朝的的遺法中蟬蛻出來,以壹種新的姿態顯現出來。唐初以楷書為主流,總特點是結構謹嚴整飭。
(2)盛唐、中唐階段。
盛唐時期書法,如當時的社會形態追求壹種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顛張醉素"(張旭、懷素)之狂草,李邕之行書。到了中唐,楷書再度有新的突破。
宋朝書法尚意,此乃朱熹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涵,包含有四點:壹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 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同時介導書法創作中個性化和獨創性。這些在書法上有所體現, 如果說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體現,那麽到期了宋代,書法開始以壹種尚意抒情的新面 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要墀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需具有"學識" 即"書卷氣",北宋四家壹改唐楷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
無認是天資極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蘇東坡,還是高視古人的黃庭堅和蕭散奇險的米芾,都力圖在表現自己的書法風貌的同時,凸現出壹種標新立異的姿態,使學問之氣郁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並給人以壹種新的審美意境,這在南 宋的吳說.趙佶.、陸遊、範成大、朱熹、文天祥等書家中進壹步得到延伸,然南宋書家的學問和筆 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書法家代表人物是蘇、黃、米、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