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我國古代最完備水文地理著作《水經註》主要講什麽內容?

我國古代最完備水文地理著作《水經註》主要講什麽內容?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太史公的名言在北魏酈道元的身上再次得到體驗,他在自己的壹生中,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翻閱了大量地理、水文著作,訂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並以優美的筆調寫成了著名的水文地理著作壹《水經註》。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缺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俊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這段優美的描述,短短百余字,把長江三峽的水光山色、四季晴晦寫的繪聲繪色,可與長幅巨軸媲美。其作者即為中國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酈道元,字善長,北魏範陽郡涿縣(今河北涿縣)人。其出生年月,史書無明文記載,據近人推算,可能生於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或延興二年(公元472年他出身於壹個官宦世家。其父酈範官至平東將軍,青州刺史。酈道元自幼就熱愛大自然,少年時期隨父赴任,旅居山東,曾遍遊^水、巨洋水(今獼河)之間。祖國秀麗雄奇的山河,深深地吸引著少年的酈道元。成年以後,他繼承父爵,開始了仕宦生涯。時值北魏孝文帝親政,銳意中魏晉南北朝時代興的時期。

作為皇帝的侍從,在孝文帝出巡時,他得以隨行。第壹次自平城至洛陽、鄴城、後返平城;第二次南巡朔州、北巡陰山,直抵五原城。壹路之上,他縱覽歷史遺跡,訪問當地老人,眼界大開。尤其山西境內的汾水、文水、晉水等水道,因為靠近平城,是往來必經之路,因此,酈道元了解的特別詳細。在蒲地渡河時,他回溯尤門之險,寫道孟門,即尤門之上口也。實為河之巨膜、兼孟津之名矣。此石經始禹鑿,河中漱廣,夾岸崇深,傾崖返捍,巨石臨危,若墜復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鑿而能入石,信哉。遊歷見聞,不僅使酈道元豐富了地理知識,更激發了他研究山水地理科學的興趣。

公務之余,鄄道元仍潛心向學。凡宦遊之處,對見到的河流山川,脈其枝流之吐納,診其沿路之所纏,訪瀆搜渠,緝而綴之。積累了豐富了經驗和素材。為以後著述《水經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道元為什麽要寫《水經註》呢?據他自己說:天地之間,水在人們生活中地位異常重要。他東親自考察地理和閱讀古籍時,對以往的地理著作,如《山海經》、《禹貢》、《禹本紀》、《周禮,職方》、《漢書#地理誌》、《水經》等作品,總感覺非常簡略,沒能把水道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同時,隨著歲月的流逝,地理現象不斷發展變化。遠古時代的情況非常渺茫,而城邑的興衰、河道的變遷,名稱多不相同,記述也不壹致。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發展對水的需要,也要求有新的著作加以說明。所以,他感覺有必要根據地理變遷的考察,古籍的考證,把古來的經常變#著的地理面貌盡量準確、詳細地記載下來,使後人有所了解。為此,他立誌從事地理學的研究。他以《水經》為綱,寫成了《水經註》這部綜合性的地理巨著。

《水經註》***記水道1252條,比《水經》增加近十倍。全書***40卷,今存約30萬字,比《水經》增加近20倍。書中不僅記述了河道的發源和流向,還記載了河道經流地區的山嶽、丘陵、陂澤,以及重要的關塞亭障、古城遺址、土地物產及河道變遷等。對古書記載有分歧的地方,詳加考訂,《水經註》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再創造的壹部科學著作。他特別註重實地考察,如關於汝河源頭的記述各書不同,酈道元任魯陽郡守時,親自帶人進行探,終於在巖障深高,山岫邃密,石經崎嶇人跡罕至的大盂山蒙柏谷找到了汝河的源頭。

《水經註》是壹部水文地理著作。酈道元深入地考察了大江、大河的水系演變過程,通過對河谷地貌的分析,對水系分水和河流改道、湖泊形成等問題,提出了與以往說法完全不同的新觀點,對鑒別水系和探討水體形成等方面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在《水經註》中,酈道元對水系幹、支流分合的記敘尤為詳盡,關於源頭、流向、支流以及伏流現象、直流現象等的描述,其方向、位置等概念極為清楚,具有極高的認識價值。

《水經註》十分註重對水文現象的著錄。他對水位的記載,有具體的時間和高度;對含沙量的記載,註意了與流域內土壤、地質條件間的關系,還反映了含沙量隨季節變化的特征;書中對訊期、水源補給方式和江水倒流等現象都給予了合理的解釋3這些見解富於創見性,不僅為後世的水文研究和水利開發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資料,而且他那嚴謹、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方法,也給後世的水文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水經註》不僅是我國古代地理學史上最系統、最完備的水文地理著作,而且還記錄了大量農田水利建設的工程資料和其它工農業生產方面的經濟地理資料,對研究古代的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都具備極高的史料價值。

酈道元的《水經註》非常註意對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全書***引用書籍多達437種,北魏以前的有關地誌,網羅殆盡。書中還收錄了不少漢、魏碑刻。這些書籍和碑刻絕大多數現已亡佚,幸賴《水經註》得以保存。

《水經註》中有許多經濟地理方面的材料,如在巨洋水註中,寫到熏冶泉時,指出:斯地蓋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稱焉。在膠水註中,寫膠水北流經壹土山註入海時說:海南土山以北,悉鹽聘相承,修煮不輟。在沽水註中,寫到沽水流經狐奴縣時有開稻田,教民種植,百姓得以殷富。這些對古代冶鐵、煮鹽、農業等的記載,是經濟地理的重要材料,也是研究當時北方農業、手工業發展的重要資料。

酈道元對水利工程特別重視。他在《水經註》中,不僅記載了河道溝渠的分布情況,而且盡可能詳細描述了戰國以後農田水利的興廢情況。如在鮑水註中,就記述了魏晉時戾陵堰的興建原因、工程細節、灌溉面積及收獲情況等。另外,《水經註》中保留了大量民謠、諺語、方言、傳說等,這些在今天看來,都是非常寶貴的史料。

清代學者王先謙曾指出《水經註》的壹個重要特點,即因水以證地,而即地以存古。凡郡縣、鄉關、聚邑,皆以水道確定其方位。既明白易懂又準確無誤。如《水經註》的易水篇在記載燕下都武陽時說:易水又東經武陽城南。蓋易自寬中歷武夫關東出,是兼武水之稱。故燕之下都,擅武陽之名。左得濡水枝津故瀆。武陽大城東南小城,即故安縣之故城也,漢文帝封丞相申屠嘉為侯國,城東西二裏,南北壹裏半。高誘雲:易水經故安城南城外,東流,即斯水也。誘是涿人,事經明證。今水被城東南隅,世又謂易水為故安河。武陽,蓋昭王之所城也,東西二十裏,南北十七裏。這段記載與今天燕下都遺址的實際情況完全相符。所以,清代地理學家劉獻廷評價《水經註》說:數千年之往跡故瀆,如觀掌紋而數家寶,確是至論。

酈道元壹生治學嚴謹,但由於《水經註》敘述範圍很廣,他不可能都身歷其境,尤其是時值南北分裂,江南地區的地理著作較少,所以許多記述,特別是有關江漢以南水道的記載錯誤較多。但這無損於全書的價值。《水經註》仍不失為壹部珍貴的歷史地理著作。

由於酈道元做官威猛,不避權貴,得罪了汝南王元悅。於是元悅慫恿朝廷派酈道元做關右大使,巡行謀叛的雍州刺史蕭寶夤,以便借刀殺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酈道元在赴任途中,被蕭寶夤派人殺害。但他在地理學上的貢獻和他的腳踏實地的精神卻永為後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