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民間風俗手抄報
立春的民間風俗手抄報,立春是春天的第壹個節氣,立春特點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當然了立春有很多風俗。下面來看看立春的民間風俗手抄報的相關內容。
立春的民間風俗手抄報1立春的民間風俗手抄報內容
節氣由來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壹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壹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壹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壹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壹個傳統節日。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
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壹年的四季。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節氣詳解
立春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壹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麗,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故《立春》詩雲:“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壹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壹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古代有這樣壹個傳說:立春快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著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裏挖壹個坑,然後把羽毛、雞毛等輕物質放在坑裏,等到了某個時辰,坑裏的羽毛和雞毛會從坑裏飄上來,這個時刻就是立春時辰,開始放鞭炮慶祝,預祝明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但這壹切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說僅僅是春天的前奏。
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已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立春是壹個時間點,也可以是壹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壹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裏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壹般浮在水面。
立春的民間風俗手抄報2立春的民間風俗手抄報內容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就要準備好相關事項,然後進行表演。
迎春是在立春前壹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該職由乞丐擔任,或者由娼妓充當,並預告立春之時。過去在每年的皇歷上都有芒神、春牛圖,清末《點石齋畫報》上的“龜子報春”、“銅鼓驅疫”,都是當時過立春節日的重要活動。
祭祖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誌》載:“民間以是日有事於祖祠”。
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誌》載:”設春宴,啖春餅,薦蔔、梨。”
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此處有兩點值得註意:壹是過去認為咬春就是吃蘿蔔,其實也包括吃春餅;二是所謂討春就是迎春之意。為什麽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咬春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立春後,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裏,很多人喜歡外出踏青、旅遊等等。
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清人讓廉撰寫的《京都風俗 誌》中說:“立春之儀前壹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蘆棚二,東西各南向,東設芒神,西設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準令男女縱觀,至立春時……眾役打 焚,故謂之打春。”然後,人們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為吉祥。
浙江地區立春前壹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壹日擡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擡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村擡進 城後,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谷,謂之看迎春。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 示春雨少。其他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鞭春牛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壹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壹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塑制春牛時,往往要在肚子裏塞上五谷,當牛被打爛時,五谷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如今很多的農村有這些習俗。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壹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壹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 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壹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壹天。更有壹些地方習俗裏面,躲春這壹天不宜搬遷、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壹整年的運氣。
“躲春”其實就是“躲太歲”,多數是當年犯太歲之人需要躲春。比如2015年立春這壹天上午11點59分,正式進入乙未羊年,以神話色彩來講,就是 2014馬年太歲星君章詞大將軍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歲星君楊仙大將軍正式上任的交替時間。民俗認為,比如羊年生肖屬羊、牛、鼠、狗等犯太歲之 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為了躲開與羊年太歲正面的沖突,緩和與太歲星君的關系,於是年運更有利。
燂春
這種立春跨火堆的傳統儀式,即是“燂春”。“燂春”是華夏民族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在民間盛行。因立春之日陽氣將出地面,燃放爆竹,焚燒樟樹枝可祛退陰氣,宣達陽氣,助陽氣生發,有驅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則更蘊含著平安成長的美好祝願。“燂春”儀式結束後,孩子們會 吃“春茶”,“春茶”是用紅豆、紅棗、桂圓、陳皮、桂花、紅糖等6種配料燒煮而成的。按照民間的習俗,過了立春,孩子又長了壹歲,而吃了“春茶”,在新的 壹年裏,不僅祈盼生活紅紅火火,而且也能護佑孩子們健康成長,平安吉祥。
立春的民間風俗手抄報3立春的民間風俗手抄報內容
立春的民間風俗吃什麽
1、吃蘿蔔
吃的時候,最好選擇那種脆嫩多汁的青蘿蔔,這種口感比較好。臨沂地區,在立春這天,會人手拿壹個生蘿蔔,待立春時刻壹到就會咬下去。
2、吃春盤
春盤又被叫做五辛盤,壹般來講,主要的佐料就是蔥、蒜、椒、姜、芥,可以當作是下酒的小菜。
3、吃春餅
民間還有吃春餅的習俗。古代的時候,吃春餅這壹習俗就已經在民間流傳開來。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賜給近臣。最開始的春餅是用面粉烙制而成的壹種薄餅,不過不同地區的口味不同,有些地區會放豆芽和菠菜,總體來講味道還是挺不錯的。
4、吃春卷
春卷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壹種美食。這種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餡、用油炸制而成。春卷的精髓在於薄薄的面皮以及鮮美的餡料。如果自己不想做的話,外邊的小攤上也能買得到。雖說只是個小吃,但也算得上是色香味俱佳。
到了明清時期,春卷就已經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風味食品。有些人家在平時也會炸春卷吃,尤其受到小朋友的喜歡。熱騰騰的春卷真的是非常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