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海為鹽的傳說:
古人最早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使用食用鹽?迄今為止,尚無史籍記載或考古資料可以確切說明。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到,如同火的使用壹樣,食用鹽的發現和食用,同樣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歲月。中國歷史上對鹽的發現,最早聞名的是夙沙氏煮海為鹽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候,在山東半島南岸膠州灣壹帶,住著壹個原始的部落,部落裏有個人名叫夙沙,他聰明能幹,膂力過人,善使壹條用繩子結的網,每次外出打獵,都能捕獲很多的禽獸魚鱉。有壹天夙沙在海邊煮魚吃,他和往常壹樣提著陶罐從海裏打半罐水回來,剛放在火上煮,突然壹頭大野豬從眼前飛奔而過,夙沙見了豈能放過,拔腿就追,等他扛著死豬回來,罐裏的水已經熬幹了,缶底留下了壹層白白的細末。他用手指沾點放到嘴裏嘗嘗,味道又鹹又鮮。夙沙用它就著烤熟的野豬肉吃起來,味道好極了。那白白的細末便是從海水中熬出來的鹽。從此人們就漸漸的學會了如何使用鹽。
夙沙氏的傳說自戰國漢、唐至宋流傳很普遍。古籍《世本》壹書記有“夙沙氏煮海為鹽”、“宿沙氏始煮海為鹽”的字句。《中國鹽政史》謂:“世界鹽業莫先於中國,中國鹽業發源最古在昔神農時代夙沙初作煮海為鹽,號稱‘鹽宗’。”在宋朝以前,在河東解州安邑縣東南十裏,就修建了專為祭祀“鹽宗”的廟宇。清同治年間,鹽運使喬松年在泰州修建“鹽宗廟”,廟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為鹽的夙沙氏,商周之際運輸鹵鹽的膠鬲、春秋時在齊國實行“鹽政官營”的管仲,置於陪祭的地位。
這就是煮海為鹽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