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哪些書齋類的匾額?

有哪些書齋類的匾額?

我國書齋類匾額主要是指用於書院或者書房內外的這類匾額,這類匾額最為著名的有湖南省長沙“嶽麓書院”匾、福建省泉州“小山叢竹”匾、江西省廬山“白鹿洞書院”匾、浙江省紹興“壹塵不到”匾和湖南省益陽“印心石屋”匾等。

嶽麓書院位於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嶽麓山風景區,為我國古代著名四大書院之壹。書院始建於97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在這上千年來,這所譽滿海內外的著名學府,歷經宋、元、明、清代時勢變遷,晚清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

嶽麓書院屬於後來形成的湖南大學中的壹部分,在整個書院內,最為耀眼的,便是書院的正門處那塊在北宋年間由宋真宗皇帝禦賜的“嶽麓書院”匾額了。

據說,此題字是當年宋真宗召見書院山長周式時所禦賜的,隨後被鐫刻制匾額懸掛在書院山門之上,明代又刻石嵌於嶽麓書院的外門牌樓上。

書院內現存的這塊木質黑底金字匾額,是後人依照明代遺存的石刻復制而成的,是壹塊長3.4米,寬1.3米的匾額,這塊匾額結構縝密,方正莊嚴。

字體圓勁潤道,筆法舒展流暢,剛柔相兼,氣勢恢宏,風格古樸,人們依然能從這字體中感受到宋真宗皇帝的書法之精妙,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

泉州“小山叢竹”匾額在泉州模範巷與縣後街交界處的城隍廟東側的小石坊上。但事實上,“小山叢竹”這個名稱其實是壹座書院的名稱,在北宋時,放置這塊匾額的地方便是壹座民間書院。

據說,1151年,壹代名儒朱熹出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兼領學事時,因為經常到泉州各地講學,從而發現了這間民間書院後,便親自題寫了“小山叢竹”,從此,這座書院便被稱為“小山叢竹書院”了。

後來,人們把朱熹的題字刻成了書院匾額,放置在書院的大門門額。經過歷史的變遷,這座書院最終毀於戰亂,當門額上的珍貴匾額卻保存了下來。

於是,人們又為這塊匾額修成了“小山叢竹”牌坊,並將“小山叢竹”匾額放置在牌坊上。這是壹方寬3.75米,高3.7米的臺式匾,兩側為花崗巖立柱,嵌輝綠巖坊額,正面刻有朱熹“小山叢竹”和“晦翁書”墨跡,字體為行楷,筆勢迅疾,沈著典雅,非常有特色。

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位於廬山五老峰南麓,享有“海內第壹書院”之譽。這座書院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它與湖南的嶽麓書院、商丘舊城之東的睢陽書院和衡陽石鼓山上的石鼓書院並稱天下四大書院。

據說,書院的創始人是唐朝的著名學者李渤,這裏本是他少年讀書學習的地方。後來,他在這裏養了壹只白鹿,因此人們又稱他為“白鹿先生”。

940年,南唐政權在李渤隱居的地方建立學館,稱“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這是壹所與南京金陵監、北京國子監相類似的高等學府。北宋初年,江州的鄉賢明起等,在白鹿洞辦起了書院,“白鹿洞書院”之名從此開始,但不久即廢。

直至著名理學家朱熹重修書院之後,白鹿洞書院才揚名國內。朱熹不僅重修了白鹿洞書院,而且還建立了嚴格的書院規章制度。

不過,在這座書院內,最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匾額卻是明代學者李夢陽書寫的。據說,這位李夢陽在明弘治年間出任江西提學副史,當地學界因仰慕這位著名文學家之盛名,便經常邀請他到白鹿洞書院講學和視察。

壹次,當李夢陽到白鹿洞書院講學時,恰好遇到當地知縣在建立石坊,他便應邀提筆書寫了“白鹿洞書院”5個大字。後來,人們便將他的題字刻成了壹塊石匾,放置在書院入口處的門楣之上。

這塊匾額是壹方長2.3米,寬0.46米的陰刻楷書青石匾,正中是李夢陽所題的“白鹿洞書院”5個大字,上款題有“明正德七年仲冬月吉旦”,下款分署“李夢陽書”和“督洞推官巫之巒重修”。

其中,正中的“白鹿洞書院”大字,運筆瀟灑,結構舒暢,為明代書法中的精品之作。

當然,我國的書齋類匾額不僅只在書院內出現,在我國古代很多的著名文人家中的書房中,也有很多的這類匾額。如紹興的明代戲劇家徐渭的故居青藤書屋內,便有壹塊著名的“壹塵不到”匾額。

這是壹塊長1.16米,寬0.34米的橫式木質匾額,匾額的正中陰刻著“壹塵不到”4個行草大字。匾額的右上角刻有“與木石居”印章壹枚,左旁落款則為“天池”兩字以及兩枚分別寫著“徐渭之印”和“天池”的名章。

這些題字和印章都是徐渭親自寫下並蓋上印章的。據說,徐渭是明代傳奇式的文人,他壹生才華橫溢,在書、詩、畫等都有傑出的造詣,但他傲視權貴,壹生以“壹塵不到”的理想境界自律,為此他的壹生又非常坎坷,最終抑郁而不得誌。

他留下的“壹塵不到”題字,蒼勁奔放、燥潤相間,盡顯了他“壹塵不到”,拒達官貴人於門外的高貴品德。

此外,在他的書屋內,除了他親自題寫的這塊“壹塵不到”匾額外,還有壹塊由明末大畫家陳老蓮為他題寫的“青藤書屋”匾額,這塊匾額雖然經歷了300多年的歷史,依然非常清楚,同樣也我國明代書法中的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