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1.駢文通論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3月第1版
2.駢文通論(修訂本) 齊魯書社 2010年5月第1版
3.駢文觀止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年2月第1版。
4.駢文研究與歷代四六話 遼海出版社 中華書局 2005年1月版。
5.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清代卷(合作)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6.帝王文化與中國文學(合作)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7.青年必讀古文手冊(合作,副主編)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9年12月版。
8.纏綿悱惻 愛戀永憶——唐代愛情詩 中華書局 2002年5月版。
9.駢文絕唱 獨步千古——王勃及其駢文(合作) 中華書局 2002年11月版。
10.悲愴蒼涼 寓意深厚——唐代詠史賦 (合作) 中華書局 2003年8月版。
11.宋代詩話選釋·《苕溪漁隱叢話》選釋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2月版.
12.大學語文 (主編) 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0年3月第1版。
13.八桂文化與文學研究論集(主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年3月版。
論文:
1.唐代散文研究的新收獲——讀孫昌武新著《唐代古文運動通論》《光明日報》1985年4月9日《文學遺產》第678期專刊。
2.駢文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語文導報》1987年第9期。
3.古典文學劄記二題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2期。
4.駢文在唐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5.試論唐代駢文的流變 《古典文學新探》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0年10月版。
6.駢文名稱的演變與駢文的界說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1992年第4期轉載。
7.近年來文學史觀與方法論問題研究述評 《江海學刊》 1991年第2期。
8.胡仔及其《苕溪漁隱叢話》論略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9.從文化學角度看駢文的產生 《中國文學研究》1992年第3期。
10.近年來駢文研究述要 《文史知識》1993年第9期。
11.論駢文的形態特征與文化內蘊 《江海學刊》1994年第2期。
12.論《四六叢話》的學術價值與駢文思想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5年第3期轉載。
13.李白應有三個自號 《閱讀與寫作》 1996年第6期。
14.論宋代四六話的興起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15.論中國古典詩歌對日本俳句的影響 《廣西社會科學》1997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12期轉載。
16.《汨羅民間招魂詞》的程式內容及其對《招魂》、《大招》研究的啟示 《民族藝術》1997年第2期。日本《滋賀大學經濟學部研究年報》1999年第6 卷譯載。《中國湖南省汨羅の民間に伝わる葬禮“招魂詞”の形式と內容およびそれに拠る楚辭研究上の発見》。修訂稿收錄《求實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7.黃庭堅論杜甫 《中國韻文學刊》1997年第1期。收入黃君主編《黃庭堅研究論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18.“朱門酒肉臭”之“臭”作何解? 《古典文學知識》 1997年第2期。
19.以詩為文:駢文文體詩化特征論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20.80年代以來唐代駢文研究述評 《唐代文學研究年鑒(1999)》,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版。
21.20世紀前期駢文學學術發展述論 《東方叢刊》 2000第3輯。
22.六朝謝氏世系新考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23.生命的終結:汨羅民間喪葬招魂習俗考察劄記 《民族藝術》 2000年第4期。
24.疊山公祠堂記:新發現的壹篇研究謝枋得的重要資料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8期。
25.近20年駢文研究述議 《江海學刊》 200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11期轉載。
26.新舊唐書經籍藝文誌所載書名變異考——《唐人著述考》之壹《常德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
27.《大招》為戰國時期楚地民間招魂詞之原始記錄說 《雲夢學刊》2001年第5期;《中國楚辭學》第5 輯收錄。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2年第4期轉載。
28.李商隱寓桂居所遺址考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桂林文化》2002年第1期收錄。
29.石介與蘇舜欽:誰是《石曼卿詩集序》之作者? 《文學遺產》2002年第4期。
30.論清代駢文研究的幾個問題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31.從歷史語境角度重新審視花間詞 《光明日報》2004年9月1日《文學遺產》專刊。
32.唐宋時期文人的遊歷與人文山水名勝的形成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
33.新舊唐書經籍藝文誌失載唐人著述考 《古籍研究》2004年卷下(總第46期)。
34.《舊唐書》本傳所敘唐人著述《經籍誌》未見載者知見錄 《河池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
35.《全唐詩》載呂溫二首詩均為偽詩說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第3期。
36.從上林唐碑《大宅頌》和《智城碑》看唐代中原文風對嶺南民族地區文化的影響 《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
37.李賀死因初探——李賀死於馬凡氏綜合征臆說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38.發展廣西人文科學芻議 《廣西日報》2007年3月28日。
39.《典論·論文》和《文賦》:壹個被忽略的細節 《光明日報》2007年8月10日《文學遺產》。
40.《粵西叢載》誤載唐玄宗詩考:李隆基《丹霄驛》非昭州作及偽作說 《河池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41.柳宗元的《三戒》與孔子的“三戒”:柳宗元《三戒》寓意新說 《文學與宗教:孫昌武教授七十華誕紀念文集》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42.從早期文獻的駢偶現象看駢文文體產生的民間文化基礎:駢文生成於民間說初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4期轉載。
43.《桂林風土記》佚文獻疑 《廣西地方誌》2007年第5期。
44.厘清杜甫的親眷交遊與杜甫創作的關系(合作) 《中國韻文學刊》2008年第2期。
45.李清照佚文《祭湖州文》為挽聯考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年第4期。
46.古代駢文與駢偶理論的文學史價值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9年第8期轉載。收入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發皇華語 涵詠文學:中國文學暨華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津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47.從“後宮佳麗三千人”說起 《文史知識》2010年第7期。
48.唐代“古文運動”概念平質 《福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49.新舊《唐書》李商隱傳“三十六(體)”為“三才子”之誤考 《文獻》2011年第2期。收錄朱崇先主編《古典文獻學理論探索與古籍整理方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年9月版。修訂稿收入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唐代文學研究》(第十四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版。
50.唐代“古文運動”宜作“古文思潮”說 王水照 朱剛主編 《中國古代文章學的成立與展開——中國古代文章學論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版。
51.“四六”指駢文之形成與接受過程考述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1年第10期轉載。
52. 宋玉賦的作者問題及其文學史處理的思考 《中國韻文學刊》2011年第4期。收錄《宋玉及其辭賦研究 2010年襄樊宋玉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學苑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53. 桂學研究與廣西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兼論“桂學”的內涵與外延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54. 從“話”的文本特性看宋四六話的博雜特點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55. 從諺語入詩看唐宋文學向世俗化轉型的壹個細節軌跡 《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年第3期。
56. 駢文文論:從辭章之論到氣韻之說——論朱壹新“潛氣內轉”說的內涵、來源與價值 《文學評論》2013年第4期。收入韓國中國散文學會《中國散文研究集刊》(第二緝)。
57.黃庭堅在廣西的最後十七個月《中國藝術報》2013年7月26日大視野第六版。
58.《全唐詩》征引之《桂林詩評》殘詩出處考 《文獻》2014年第2期。
譯文:
1.寒山詩為什麽在遠東和美國廣泛流傳(譯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研究參考》1988年第7期。
2.時代風格和文學分期:對中國文學史與歐洲文學史的編史理論與實踐的考察 (譯文) 《東方叢刊》1992年第3期。
3.杜甫與花卿 (譯文,合作)《杜甫研究學刊》1999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0年第5期轉載。
4.駢文的含義、涵蓋的範圍以及駢散合壹問題:《駢文史序說》節譯(譯文)《柳州師專學報》2000年第4期。
5.唐代古桂柳運河“相思埭”水系的實地勘訪與新編地方誌的記載校正 (譯文,合作)《廣西地方誌》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