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的筆順豎,橫折,橫,豎,橫。筆畫5畫。
田(拼音:tiá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阡陌縱橫或溝澮四通的壹塊塊農田。
本義為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後延伸至和農業有關的東西。“田”也是漢字的壹個部首,從“田”的字多與田獵耕種有關,如:畦、畎、界、甸、町等。
其造字本意為阡陌縱橫的農耕之地,後引申為動詞,指種地,後來寫作“佃”。也有古代統治者賞賜給親屬臣仆的封地、古代的地積單位。和生產活動單位和蘊藏礦物的地帶等意思。金文、篆文承續甲骨文字形。古籍有時假借“田”代替“畋”。
既像田獵戰陣之形,又像井田之形。甲骨文有繁簡不同的形體,後世則主要繼承簡體的寫法,歷代只有筆勢的變化,結構則古今不變。“田”的本義是指耕種用的土地。?
古籍釋義
又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開蠻洞置。
又草名。《爾雅·釋草》:皇守田。註:似燕麥子,如雕胡米,可食,生廢田中。壹名守氣。
又何晏《景福殿賦》:駢田胥附。註:騈田胥附,羅列相著也。
又《禮·問喪》:殷殷田田,如壞墻然。疏:言將欲倒也。
又蓮葉貌。《江南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