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地理對魚文化的影響

中國地理對魚文化的影響

在我國幾十萬年前的原始人類社會,人們就已經以魚類為食,並開始把魚類作為獵取的對象,捕魚或用於捕捉,最先是魚鰾、弓箭,後發明使用網具。古代傳統中,中華民族的先祖伏羲教先民捕魚,使我國漁業有了快速發展。

利用魚類,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廣泛的國家之壹。早在商代(公元前1395——公元前1123年)殷墟出土文物的甲骨文中,就有“魚”形文字的出現,在青銅銘文中有更多魚形文字再現,可以說這是我國魚文化的萌芽期。春秋戰國時期的《詩經》(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0年),是我國人民識別記載物種最早的壹部古籍,書中記載了魴等20種魚類。從南朝梁陶弘景著《神農本草經》到清末吳儀洛的《本草從新》,眾多的《本草》更為詳盡地記載了魚類的形態、生態、分布、食用和藥用等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