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五經正義名詞解釋古代漢語

五經正義名詞解釋古代漢語

五經正義名詞解釋即《周易正義》、《尚書正義》、《詩經正義》、《禮記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具體如下:

1、《周易正義》。

《周易正義》,古代易學著作。南宋初國子監所刻 《周易》 單疏本。為傳世孤帙,十四卷全。《周易》亦稱《易經》,儒家經典之首,三國魏王弼和晉韓康伯均為《易經》作註,唐代孔穎達奉太宗命主編《五經正義》,首即《周易正義》。

正義又稱疏,系在正經註基礎上,融合眾多經學家見解,對原有經註進行疏證,並對註文加以註解。唐宋以來,歷代科舉取士皆以經書及其註疏為依據,故群經註疏之寫本、刻本流傳甚多。

2、《尚書正義》。

唐初《五經正義》的第二部,此書湊合《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並采用偽孔安國《尚書傳》,將伏生本《今文尚書》20篇分為33篇,加上所謂的出自孔宅夾壁的《古文尚書》25篇,定為58篇,作為科舉考試的必讀經書。

流傳幾千年,對後世影響巨大。孔穎達等在此書《正義》中較多地談到了天與人的關系,反復闡明用天道治理民眾的道理。他們是以君為師,而不敢像孟子、楊雄那樣以師自任,這是漢代以後尤其是當時現實的反映。

3、《詩經正義》。

《詩經正義》是明許天贈所撰古籍,***二十七卷。明許天贈撰。天贈字德天,黟縣人。嘉靖乙醜進士,官至山東布政使參政。

是書不載《經》文,但標章名節目,附以己說,頗為弇陋。如於《采蘋》章雲:大夫妻講中不可說出,此就說《詩》者言,非詩人口氣。書中大率如此,蓋全為時文言之也。經學至是而弊極矣。

4、《禮記正義》。

《禮記正義》是儒家十三經之壹,是學習、研究古代文化遺產的重要文獻。漢代有鄭玄作註,唐代有孔穎達為之正義,都是古人對《禮記》的註釋,是今人閱讀研究《禮記》的重要版本。《禮記正義》今存全者僅壹部,有宋元補版。

《禮記正義》今存全者僅壹部,有宋元補版。原刊字體方嚴端重,刻工有馬祖、馬松、馬春、毛端、方伯、王恭、李憲等多人,補版刻工有茅文龍、蔣佛老、何、張阿狗、俞聲、何慶、陳等,皆元代杭州地區刻工,可知補版到元代。

5、《春秋左傳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的著作。該書是對儒家學派的十三部經典和漢代至宋代經學家對經的解釋。傳本較多,主要有宋刊巾箱本,明翻刻相臺嶽氏本,清乾隆四十八年(1793)武英殿刻本。

民國間《四部備要》叢書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明翻相臺本影印本等。杜註孔疏合刊本傳本亦多,主要有《汪氏叢書》本、《四庫全書》本及各種版本的《十三經註疏》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