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清代茶業何時進入鼎盛時期?

清代茶業何時進入鼎盛時期?

據古籍史料記載,明清時期在前代的基礎上出現了許多新的茶葉種植和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在掌握茶樹的生長規律和特性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如明末學者方以智的百科全書《物理學概論》中記載“種子長得多了,長得久了就會動”,說明在明代,壹些茶園除了直播,還采用了苗木移植的方法。到了清朝康熙時期,壹位名叫李的縣令寫下了《八行梯田》,記載了茶樹的扡插繁殖技術。此外,在清代的閩北地區,茶農開始對壹些珍稀茶樹品種采取壓條繁殖的方法。在茶園管理方面,明清時期對灌溉和施肥有了更細致的要求,對抑制雜草生長和茶樹與其他植物套種也有精辟的見解。此外,明清時期,采茶技術較前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和發展。調酒法和清飲法有顯著區別,各有千秋。

從飲茶的歷史來看,其發展的時間順序是從混飲法到清飲法。在唐代,喝茶時,人們壹般用調料來調味。到了近代,只有壹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還在繼續使用混飲的方法。清飲法早已普及。“勾兌法”是在茶湯中加入糖或鹽等調味品和牛奶、蜂蜜、果醬、幹果等配料,勾兌後壹起飲用。調配飲品的方法因地域、民族不同而復雜多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有:西藏酥油茶、蒙古、新疆奶茶;寧夏有甜拌的“三泡桌”。既能鹹又能甜的飲茶方式有砸茶和油茶,是生活在川滇山區的少數民族所用。“清飲法”就是用純茶湯,不加任何調料,品嘗真正的茶味。時至今日,中國絕大多數漢族人仍在使用這種飲酒方法。明清時期,茶館開始興盛起來。特別是到了清代,各種茶館、茶店、茶攤作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場所,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人們在這裏不僅可以喝茶,還可以會友,文人墨客對吟詩作對,商人高聲談笑。據史料記載,到清朝末年,帝都北京有幾十家規模較大的茶館,上海更有66家。即使在農村,茶館的發展也不亞於繁華的城市,尤其是江南的江浙地區。有些城鎮只有幾千居民,卻有數百家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