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1934年,誰發起成立禹貢學會

1934年,誰發起成立禹貢學會

1934年,由顧頡剛和譚其驤發起成立禹貢學會。

禹貢學會會員大多是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等校師生,以及壹些編輯和研究人員。學會主要任務是:編輯中國地理沿革史、中國地理沿革圖、中國地名辭典、以及中國民族演進史等;研討中國邊疆和水利等問題;考訂校補歷代正史地理誌;

編錄地方性文化史料以作專題研究;並與其他學科的學者合作開展學術研究。學會出版有刊物、研究報告和叢書等。其中《禹貢》(半月刊)自 1934年3月創刊先後***出7卷,計82期。

主要發表研究中國地理沿革、邊疆民族演進等方面論文及調查報告,並將重要問題集為專號;刊載國內地理界消息。期刊的英譯稱意為《中國歷史地理》,在當時文教、學術界頗有影響。學會還編印多種比例尺的地圖底本,供編圖使用。出版了有關邊疆和遊記的叢書。學會重視實地調查,如1936年夏組織的“後套水利調查團”,考察成果匯集出專號。

禹貢半月刊刊登的文章和禹貢學會的活動,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出現了“禹貢派”的說法,反映出這些學術活動標誌著壹個新的學派正在生成。

顧頡剛生平簡介

顧頡剛,原名誦坤,字銘堅,號頡(jié)剛;小名雙慶,筆名有余毅等:江蘇蘇州人。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古史辨學派創始人,現代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拓者。

民國九年(1920年),顧頡剛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北京大學助教,中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雲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誠明文學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院士,《文史》雜誌社總編輯,大中國圖書局編輯所長兼總經理。

顧頡剛是中國“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學說。建國後,從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負責校點《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漢代學術史略》《兩漢州制考》《鄭樵傳》等,與人合著《三皇考》《中國疆域沿革史》《中國歷史地圖》等。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