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十六陰陽,十六陰陽生三十二陰陽,三十二陰陽生六十四卦……”。陰陽五行是哲學概念,涵蓋了世間萬物。“易經”是指兩種太極器械,解釋萬物的起源和對立,具有陰陽意義。
但陰陽的本質並不簡單,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在相互對立的時候,出現了平衡的和諧統壹。正如《老子》所說,萬物負而持陽。故陰分太陰、少陰,陽分太陽、少陽。它進壹步細分為看、根、真、潯、理、坤、對、幹八卦。包含人的形象、天象、自然、地理、倫理、生理、命運、親和、克制等等的形象和觀念幾乎包羅萬象。
八卦的“卦”是壹個認識的字。從圭,從蔔圭到土圭,把泥做成壹根柱子,用來測量太陽的影子。設置了八卦圖來測量太陽的影子,即從四個角對觀測到的太陽影子進行匯總記錄,形成了壹個八卦圖的圖像。
八卦最基本的單位是卦,卦大多是描述日影變化的特殊符號。卦有陰陽兩種,陽表示陽光,陰表示月光。每卦有三爻,代表天地,包括整個天體運動和氣象變化。這些占星學研究被稱為天文學和地球。地理和人事要結合起來,才能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生產生活。每個卦的排列順序是自下而上,最下面的橫線稱為第壹卦,中間的橫線稱為第二卦,上面的橫線稱為第三卦。
八卦代表八個基本意象:幹代表天,坤代表地,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風,艮代表山,交換代表澤,坎代表水,分離代表火。總稱為經,八經中兩經的排列組合構成六十四卦。它們生生不息,世代衍生,變化無窮。
中國古代的運數方法是從萬物的變化中推導出壹套以陰陽為基礎的理論,並用五行八卦來解釋其道理。
兩儀:陰陽。四象:太陽、少陽、太陰、少陰。
五行:金、水、木、火、土。八卦:闞、艮、真、荀、歷、坤、對、幹。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衛、申、酉、戌、亥。
風水的別稱“堪輿”最早見於《李周》。風水把“氣”分為怒、旺、氣餒、窒息、死亡。憤怒和傲慢是吉祥的,沮喪、窒息和死亡是邪惡的。
生氣,根據Kanyu的解釋,是指陽氣旺盛,促進萬物發展。它是宇宙萬物的生命元素。只有生氣的時候,壹切都有吉兆。風水之氣受八卦九星調節,五行生克,是風水找“氣”的目的。周朝始祖後稷的曾孫鞏留,原本居住在戎狄,直到他接掌族長之位,於是帶領族人來到了現在的陜西彬縣,這也是壹次民族遷徙。
基於多年積累的經驗,周人對自然山川、河流、風、雨、雷、寒暑、土壤、氣流如水等都有壹定的認識。他們知道風吹高低流的地形是從西北向東南傾斜的,也逐漸知道生活環境必須是陽光充足、回水、適水、土壤肥沃、耕作方便、有利於狩獵和捕魚。河谷確實是壹個居住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