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和針灸壹樣,也是壹種物理療法,拔罐是最好的物理療法之壹。
拔罐通過物理刺激和負壓,促進血液循環,激發精氣,調理氣血,從而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
當然,拔罐不如針灸精準,主要是點、線、面的結合。通過中醫對寒熱虛實的區分,選取壹些經絡經過或氣機聚集的部位。
拔罐是壹種獨特的治療方法,在中國民間流傳已久。它通常被稱為拔罐和抽吸。在《本草綱目》中稱為拔罐氣,在正宗外科中稱為拔罐法。古代多用於外科癰腫。起初並不是壇子,而是用壹個帶小孔的角管套在患處吸膿,所以在壹些古籍中被命名為“角法”。拔罐治病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晉代葛洪281到361年寫的《肘後》。
後來牛角筒逐漸被竹壺、陶壺、玻璃壺所取代,治療範圍也從早期的外科癰腫擴大到風濕疼痛、背部肌肉勞損、頭痛氣喘、腹痛、外傷淤血、普通風濕感冒及各種疼痛。
拔罐是壹種充血療法,利用熱量將罐內的空氣排出,形成負壓,使罐緊緊吸在治療部位,產生充血,從而產生治療效果。中國人稱之為瘀血療法。因為這種方法簡單有效,所以在民間朝代壹直沿用至今,從未失敗過,甚至有些外國人也有興趣。
-
拔罐的原理
“拔罐”是中醫的壹種治療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治療壹些身體上的疼痛。“拔罐”就是把點燃的酒精棉球放在瓶子裏。酒精棉球燃燒壹段時間後,立即將瓶子照在患處,瓶子會立即“貼”在皮膚上。同時瓶子裏的酒精棉球會出去,覆蓋在瓶子裏的皮膚也會腫起來。這是因為瓶內空氣受熱膨脹,排出壹部分空氣,使瓶內空氣密度降低,瓶口被皮膚封住,酒精棉球因缺氧而熄滅,瓶內空氣溫度降低收縮,瓶內壓力低於外界,所以瓶子被大氣壓力“壓”在皮膚上,無法脫落。覆蓋在瓶內的皮膚也因瓶內壓力降低而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