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海經》:分布在四角的陵墓,都是皇帝的。為什麽其中有和舒?

《山海經》:分布在四角的陵墓,都是皇帝的。為什麽其中有和舒?

古代皇帝的葬地壹般都是保密的,或者刻意選擇風水極好的地方。如果我們看壹下《山海經》中很多帝王的陵墓,就會發現這樣壹個神奇的規律:在《野經》和《海經》構建的山海世界中,這些陵墓都是分布在四個角落的,但奇怪的是,君叔和都不是皇帝,為什麽他們能欣賞呢?

墓葬的記載主要集中在《野經》和《海內經》中。《野經》中除西北角外,三個方向都有墓,而這個不在西北角的墓,在《野經》的補編《海內經》中可以完美完成。

①東南角——帝堯和帝嚳合葬之處。

這個記載出自《野南經》,《野南經》的經文是從西南角到東南角描述的。這裏的“帝堯、、帝舜”葬地片段出現在後半段(倒數第二段),所以位於東南方向。

無獨有偶,在《海外南經》中也有同樣的描述,但又有所不同:先是月山被帝山取代,接著是帝堯和帝嚳,順帝被去掉。估計野南經典的記載有誤。畢竟還有壹個埋葬舜帝的地方,應該是在西南角的蒼梧之野。

②西南角——帝舜、叔父葬地。

《野南經》中也有記載,但這段話出現在正文的開頭(第二段),所以位於西南角。這裏除了是帝舜的葬身之地,還出現了壹個叫“君叔”的人。這位大叔,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曾經出現在黃帝驅逐英烈的場景中,所以取名“天祖”。

③東北角——顓頊,葬九妻。

大荒北經典的記錄順序是從東北角到西北角。這段文字出現在正文的頂部,直接位於東北海之外,所以位於東北角。這裏的“附於山”可以對應《海北經》中的“吳角山”,《海北經》記載“顓頊帝葬於陽,九妻葬於陰”。

④西北角——喬奇葬地。

西北角的野經雖然沒有埋人,但在海內經對應的位置剛好有壹個“巧”葬。所以看來這些墳墓確實分布在蠻荒世界的四個角落。按照人們以前的理解,蠻荒世界是想象世界的邊緣,那麽為什麽要把這些帝王的陵墓葬在這裏呢?

除了《山海經》中帝王的葬地分布規律之外,我們還會發現壹個很明顯的問題:顓頊、帝嚳、堯舜,史書記載的“五帝”組合,以及大代李記,四者都有葬地,但為什麽偏偏漏掉了黃帝的影子?這個問題先不說,先來分析壹下帝王的葬地本身。

①墓葬組合

葬在東南角的是帝嚳和帝堯。根據帝部的說法,帝堯是帝嚳第三任妻子的孩子,所以這裏的墓應該是父子合葬。在《海外南經》的補充解釋中,我們也知道兩人的葬地不同:帝堯葬於向陽面,而葬於陰面,這句話前面有地山。因為“南有山北有水”,所以知道兒子帝堯葬在山南,而作為父親的葬在山北。

葬在西南角的人是帝舜和君叔,君叔的主要貢獻在於農業。因“開荒”“追赤水”,叔伯被視為“天祖”,那麽叔伯為何與舜帝合葬?郭璞註:“君叔,尚軍也。順巡獵,死於蒼梧,葬之。商賈因留而葬。”但這裏並沒有明確說明兩者的關系。

但實際上,帝舜和叔父都可能是父子。這裏雖然沒有關於兩人埋葬地點的細節,但可以參考《海南經》中的記載:“蒼梧山,舜帝葬於陽,丹朱帝葬於陰”,其中舜作為父親葬於山南,其子丹朱葬於山北。

東北角葬的人是顓頊和九坤,與上述兩種墓(父子葬)不同,或者說是夫妻葬。至於顓頊和九安的埋葬地點細節,可以從《海外北經》中補充:“吳角山中,帝顓頊葬於陽,九安葬於陰”,顓頊葬於山南,九安葬於山北。

從以上三種帝王墓分析,可能是山南,雖然和帝堯不認同,但帝舜和君叔、顓頊、九安這三種有明顯尊卑隸屬關系的墓葬還是比較吻合的。至於原因,可能與古代“朝南為重”的觀念有關。另外,就北半球而言,南方日照充足,所以古人在建城時也選擇了向陽面。墓葬都是人工建築,可能也有這個考慮。

②犧牲組合

總結歷代帝王葬地的祭祀,可以發現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基本上分為三類:

第壹類是玉貝寶,如文貝、玉遺等。

第二類是珍禽異獸,如神鳥:李漁、鸞鳥、黃鳥、青鳥、郎鳥、玄鳥、黃鳥。動物:虎、豹、熊、蠍子、黃蛇、胡雯、蠍子、豹和朱力。

第三類是神奇植物:朱穆、赤芝、花青、宣石、柔石(太歲)等。

可見這裏鳥獸成群,海陸混雜。其實這並不奇怪。古代祭壇往往是墓葬所在地,大量新石器時代的祭壇遺址證明了這壹點。這就是為什麽如此豐富多樣的祭祀寶物會在這裏展示給皇帝們祭祀。

③埋葬環境

除了陵墓的位置和祭祀的安排,陵墓所處的環境也很重要。壹般來說,有許多古老的祭壇或墳墓種植竹子。為什麽?因為茂林的廣泛種植和竹子的栽培,壹方面作為神靈的棲息地,另壹方面也可以為後代提供絕佳的出行。

比如舜帝葬的地方是“蒼梧野田”,所謂蒼梧就是青木;又如顓頊葬地,“秋方圓三百裏,秋楠帝君竹林滿舟”,可見帝君竹林可直接作舟。

以上是楊先生對《山海經》中帝王葬地的簡單分析。《山海經》為什麽沒有描寫黃帝的埋葬地?這個問題懸而未決,有待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