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描開始時,先畫天空,力求壹氣呵成,使整體的色調和氛圍已經確定,其他景物的色彩也要接近色調,以促進色彩協調之美。
2.天還沒幹的時候,趕緊畫遠處的山或者樹,這樣和天相連的部分自然就暈了。這樣既能使距離朦朧深邃,又符合近實遠虛的規律。
3.從左到右,先刷壹遍水再畫壹個物體,以防室外氣候幹燥,濕畫困難。比如水中倒影中的房屋和樹木,要在濕潤的同時塗上各種顏色,自然漫射,使倒影內部的形狀朦朧。等都幹了,再用幹畫輕輕畫幾道水波紋,此時的倒影就真實生動了。至於岸上的房屋和建築,要用幹畫來描繪,使之立體挺拔,與水中的倒影形成鮮明的對比。
4.主要部分要著重刻畫,從構圖位置、鮮艷的色彩、身體刻畫的細致入微等方面使畫面具有凝聚力,增強感染力。除了讓學生知道自然分為遠、中、近三個層次,還要讓學生知道藝術有主次之分。即學生在掌握水彩畫技法的同時,要學會藝術地處理畫面的空間。
5.山水畫的布置還是很重要的壹部分。局部畫有利於水的發展,濕畫可以充分利用,但副作用是容易“破”,影響整體畫面,所以需要從層次和色彩關系上進行調整,畫面基本完成。
第二,在教學中註意引導學生操作幾個重要環節。
1.學生欣賞模板畫,教師要逐壹講解其繪畫方法和色彩的運用,讓學生了解水彩畫的風格和特點,並告訴學生,為了保持水彩畫的通透明亮,不宜過多混色,盡量壹次性完成上色,最多不超過三遍,否則畫面會很亂。臨摹時,學生首先要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鋼筆的調色和控水的方法。
2.老師在帶領學生戶外寫生時,可以先演示壹部分景物,邊畫邊聊:怎麽畫,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樣可以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同時明確寫生的步驟,掌握各種景物的表現手法。
3.改變學生的圖畫是教學過程中的壹個重要環節。當學生畫不出某壹部分或者畫不成功的時候,老師就畫幾筆,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壹個班那麽多學生,老師應該重點關註誰?我覺得把兩頭改成中間比較合適。畫得好的學生,只要“點”幾筆,就會大大提升自己的色彩,為大家提供了榜樣,也為中級水平的學生增強了自信心。另壹方面,幫助畫得不好的同學換壹兩個物體,比如壹個蘋果,壹個梨,然後鼓勵他們用這種方式大膽地畫其他物體,不怕畫不好,堅持畫完,長期下來壹定會有進步。
4.把水彩畫的壹般規律編成通俗易懂的公式,有助於學生盡快掌握和記憶水彩畫技法。如畫的藍天白雲:“水彩水彩水,畫藍留白無悔,畫暗部為白雲,故畫天才最美。”畫近樹:“先畫近樹幹,有幾個大樹冠,遠處幹濕畫,明暗畫。”畫草:“草是綠的,要註意是暖的還是冷的。天地不相通。附近幾筆就蓋了。”畫壹個小房間:“水彩小房間,先塗成黃色,深色分大片,陰影不能忘。”
例2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常識更重要,因為常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壹切,推動了前進,是常識進化的源泉。”同樣,在評價壹幅兒童繪畫作品時,壹個重要的標準就是作品是否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可見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多麽重要。視聽媒體投影儀的應用可以提供生動的圖像,在培養兒童想象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榜首,能充分調動孩子豐富的幻想收藏;二是能喚起孩子的聯想和發明幻想。
孩子畫畫需要的是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壹種細致生動地認識和把握世界的思維方式。為了提高孩子這方面的天賦,我帶他們玩壹個復合幻燈片的加圖遊戲。比如在幻燈片上畫出○△等幾個形狀來啟發孩子,讓他們幻想在這兩個基本形狀上加上什麽,就可以成為壹個新的物體。這樣,在訓練孩子想象力的時候,孩子會說,通過加上眼睛、耳朵、嘴巴等。,它們會變成熊貓、白兔、小狗等等;△可以變成松樹、吊燈、紅旗等。老師把幻燈片奇妙地組合起來,像變戲法壹樣,開發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了孩子豐富的想象力。
除此之外,我還在繪畫教育中利用投影儀和影子的聯系,讓孩子用小手自由變換各種形象,互相講故事,玩手影遊戲,讓孩子自己告訴自己改變了什麽。比如用手投影壹個半圓,讓孩子說,這是什麽?什麽東西加進去會變成完美的東西?孩子們很有動力。有的說:“加耳朵,加眼睛,加尾巴,就變成老鼠了。”有的說:“身上加刺加眼睛,會把妳變成刺猬。”有的說:“把頭、脖子、腿加起來就可以變成小烏龜了。”我用手投射出我的手的形狀,問孩子們:“除了手和手套,我還能投射出什麽?”?加點東西,畫面會更好?”孩子們搓著手,有的說:“這是棵大樹。腕為幹,指為枝,加葉。"有的說:"這是公雞的頭,拇指是公雞的喙,其他四指是公雞的梳子,再加上公雞的眼睛和身體。其他孩子說:“這是壹條小魚的尾巴。”如果加上頭和眼睛,妳就變成了壹條可以在河裏自由遊動的小魚。"
孩子們對這個遊戲非常感興趣。最後我讓他們在投影儀前練習,壹邊畫壹邊畫,先把改變後的物體的基本圖像畫出來,然後原封不動的加上去。因為允許孩子在幻燈片上畫畫,他們可以自己檢查畫面的顏色和構圖,並隨時進行修改和添加。孩子還可以指著自己的畫給孩子講故事,激發孩子的聯想和發明幻想,把孩子引入多角度多層次的情境,培養孩子的思想靈活性。孩子們通過笑聲學會了常識。在繪畫活動中,通過投影的方式安排兒童的活動,使兒童在無拘無束、生動活潑、令人興奮的氛圍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美術中水彩教學小結例3水彩形成於英國,傳入中國已有百年歷史。水彩在中學美術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人們只認為水彩畫是提高學生造型、色彩和審美能力的重要因素之壹。事實上,在當今的現代社會,水彩畫技術及其特點仍然有許多實用價值。可以直接應用於工業設計。比如水彩畫技術在建築(房屋、橋梁的效果圖設計)、園林(景點、綠地、走廊等的效果圖設計)中的運用。)、裝修、裝飾、家具、服裝以及工業品制造設計效果圖。此外,水彩畫工具簡單,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便於攜帶,水彩畫的效果透明,明亮,潤澤,所以受歡迎。
初中美術課水彩畫的教學目的之壹是讓學生掌握水彩畫的方法、步驟和基本技法。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模板畫和講解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水彩畫的基本方法:幹畫是先畫後畫,這樣重疊著色就是幹畫。此法不流不混,可以從容作畫;缺點是表現力較差。濕塗法是在第壹遍未幹之前塗第二遍顏色,然後反復塗。這種方法是急畫的,需要學生有控制水和時間的能力。壹般要求學生具備壹定的繪畫功底後才能使用。有的地方用幹畫,有的地方用濕畫。這種方法有快有慢,表現力強,中學生容易掌握。在水彩畫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要註重濕用法和幹用法的教學,才能達到快速、良好的效果。
1.指導學生有效利用幹濕結合,畫出整個胸部和部位。
所謂全胸,就是學生不僅要有必要的素描色彩基礎,還要有畫面的整體構思:色彩基調,遠、中、近、大層次的關系。局部畫是指把畫面分成幾個部分,逐壹完成。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集中註意力,縮小繪畫範圍,容易控制水分和時間,適當使用幹濕畫,避免顧此失彼的現象。水彩靜物寫生是室內水彩基礎訓練最好的方法之壹。在靜物寫生之前,可以指導學生制作幾幅靜物模型畫,旨在讓學生熟悉工具,了解各種繪畫方法,了解水彩畫的特點。素描要註意引導學生遵循以下步驟:
1.筆要細,形狀要準。高光、反射、明暗邊界、投影等。應該盡量解釋清楚。在暗部和凸出處要畫少量的鉛筆線來表示位置,這樣可以把顏色畫的不混亂。
2.畫前先用水刷壹遍紙,以使紙浸透水,必要時再刷兩遍,這樣紙就不容易幹,幹濕畫法容易表現出來。
3.先畫背景(壹般指襯布),有不亂不花的優點,整體效果不錯。背景力求壹氣呵成,確立了整個畫面的基調。
4.畫物體的時候,要壹個壹個畫完。這個時候,濕畫法就比較得心應手了。比如畫壹個梨,從亮的部分開始,留下高光,塗成淡黃色;還沒幹的時候,趕緊塗上中調卡其色,這樣和淡黃色連在壹起就自然暈了;沒幹的時候,把它塗成棕色,和卡其色連接起來。開花後沒幹的時候,把它塗成灰綠色到反光部分,或者把襯布顏色塗成反光部分作為環境色的影響。這樣,這個梨的圖就基本完成了。
5.畫面的組織就顯得尤為重要。局部繪畫往往容易使畫面出現“破碎”現象,產生層次上的誤差感。所以應該要求學生充分註意整理,學會調整畫面。前景物體真實時,可以用線條提升形狀(在物體關鍵部位提升輪廓線);當後面的物體是空的時,要盡可能地弱化形狀和顏色,以獲得鮮明的效果。如果畫面單調,可以適當增加環境色,增強色彩豐富感;畫面色彩豐富,混亂,需要在色調範圍內進行排列,使畫面更加和諧。
美術中水彩教學總結例題4水彩富有表現力和創造力。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水彩教學是色彩基礎教學的進壹步完善和深化。隨著水彩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傳統造型和寫生方式下的水彩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從教學過程和教學理念上進行創新嘗試,而不是局限於傳統水彩技法的傳承,是高校藝術教育專業水彩創作教學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首先,在基礎色彩訓練中培養創造性思維
入學前,學生對色彩有基本的理論。科學嚴謹的研究光色,光線分析,感受空間帶來的冷暖對比,尋找形體結構與色彩的關系,追求畫面色彩的整體統壹等。,已成為評價學生色彩實踐質量的標準。學生依靠自藝考訓練以來的繪畫慣性來繪畫,進入專業美術訓練,只是增加了作品的規模,使表現的對象復雜化,要求更完整的色調,卻忽略了學習階段急需建立的色彩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色彩理論不僅包括色彩的基礎知識,還包括色彩創作的規律和良好的色彩創意,即專業色彩理論教學要把學生從現實色彩轉向概念色彩,貫穿學生色彩學習的始終,直至畢業創作。創新觀念的確立是傳統素描模式轉變的重要環節。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們往往強調素描必須準確地觀察和記錄色彩,研究物理結構的變化,營造立體氛圍和提高畫面的意境,追求畫面與純色的高度統壹。結果,來自標準模型的學生逐漸失去了想象經驗,導致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缺乏。在概念色彩中,實體色彩只是參照和感受的對象。教學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想象。比如在感覺上加強對比,可以鼓勵學生拉大深色和固有色的對比,以增強不和諧感。或者刻意弱化圍繞學生想象的情境的對比,大膽使用灰色來弱化甚至拋棄實體的固有色彩;或者強調瞬間感知而跳躍式地安排純色或不協調色,采用點畫或色彩構成,等等。在概念色彩的創作實踐中,打破了固有的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失去色彩造型的基礎理論和能力,而是教師在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分階段安排概念色彩課程,讓學生逐步鍛煉思維和創作能力,培養他們的色彩創作觀念。
二、水彩基本技法的創造性學習
學生在具備壹定的色彩基本功後,有選擇地進入水彩畫技法的學習,開始運用西畫語言獨立表達自己的藝術觀念。水彩畫的技法多種多樣,有噴(鹽、灑、著色)、揉、吸色、刮等。這些容易激發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課程,往往因為教學枯燥、訓練單調而失去應有的生命力。在教學中,作品的創作與技法的練習是分離的。即使在畢業創作中,由於大畫難以駕馭,學生也往往不敢在畫面上表現技法。在技術學習階段培養創造性思維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對水彩技法的探索和教師對水彩基本功的傳授是兩條並行的主線。只有通過反復琢磨、不斷研究、投入水彩技法的學習過程,才能形成良好的技術創造力,產生創作構思,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正思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終產生成熟的創作作品。水彩基本技法的創造性學習主要包括材料、水彩、光色的創造性。
1.水彩材料的創造性學習
水彩對材料的要求非常特殊,如水彩紙的厚度、含水性能和著色程度、水彩筆的吸水性和彈性、筆觸的滲透能力、水彩顏料在幹濕狀態下的變化、顏色的明度、顏料溶於水後顆粒的沈澱等。這些都是決定水彩作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水彩教學中,要註重對材料的探索和嘗試,發揮水彩語言的優勢,在追求效果的過程中熟悉壹切可能的材料,比如對比水彩紙張表面紋理變化帶來的畫面效果,或者嘗試各種不同於畫紙的材料,如玻璃卡紙、帆布、膠合板等。,去體驗底板厚薄、光滑滑滑、不同畫面環境下或多或少吸水所帶來的水分和筆觸的變化。
2.水色變化的創造性學習
水彩畫中水彩的變化是其特殊效果之壹。利用水的隱形渲染和漸變來追求透明水中的滴水效果,需要嫻熟的水彩技巧。掌握水和色彩的變化是深入學習水彩畫基本技法,形成水彩語言獨立藝術個性的重要渠道。創意水彩學習首先要研究色彩在自然圖像中的虛實、遠近、空間感的關系,將水中的潮濕、變化、透明等效果融入到對氛圍的感受中,比如研究雨景帶來的趣味:小雨的朦朧、中雨的純凈、大雨的擴散。或者觀察水面的浮浪和水中的倒影;或者分析天空中的軟邊界和雲。有了自然真實的感覺後,就可以把這種感覺轉化為水彩意境,反復訓練技術語言,追求畫面意境的實現,形成有個性語言的水彩創作。
3.光色變化的創造性學習
水彩畫作為西方繪畫的壹種,在教學中重視對光的分析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不同光源的作用下,不同的色彩傾向,不同時期景物色彩的相應變化,在舞動的樹木陰影下形成的大大小小的光點,受光線透射影響的畫面氛圍。在水彩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在記錄光色變化的同時,捕捉和尋找光色最感人的瞬間,並嘗試用技術語言來表現繪畫,如光影中光斑虛實的安排、大小和密度、色彩和色調的把握、幹濕技法的控制等。完成技術訓練後,再加入創意練習,如改變真實場景的色調,抽象或誇張色彩關系,加入光與色的趣味等等。這些創造性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對水彩中光和色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造型能力和對水彩技法語言的駕馭能力。
第三,素描的創造性
面對水彩畫的各種技法,傳統的水彩課程類似於基於色彩的粉彩訓練。從靜物畫、人物畫到山水畫,大部分的教學時間都花在素描上。雖然素描在水彩畫學習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但無論是從對光線的科學分析,還是對色彩的研究感受,素描都是認識自然和技能訓練的直接途徑。但是,過分依賴寫生或者機械地臨摹自然,只能導致水彩作品失去生命力和創造力。素描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每個學生對畫面的處理和感受都不壹樣,重點表現也不壹樣,比如畫肌理,畫光線,畫塊,或者畫抽象,畫水彩等。這些都是學生特有的創造力。寫生的過程實際上是壹個實現創意和提高水彩表達能力的過程,在水彩寫生教學中應該受到尊重。代替傳統的水彩畫教學,教師放靜物或模型,提出課程目標,組織課堂討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是被動的思考者和傳播者。學生畫老師的興趣,追求老師的感受,甚至有些在形式和方法上是相似的。教師只致力於獨立的藝術研究,使學生成為教師追求藝術的復制品,另壹方面,美術教育專業的水彩素描課程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未來美術教育中色彩形象思維的培養。美術教育專業的水彩教學應立足於高校和基礎高等美術教育課程的特點,在色彩教學中註重色彩和造型的創造性,而不是拘泥於物體的形狀和真實色彩,這為基礎美術教學的創造性培養建立了良好的前提。
第四,教學方法和內容的創造性選擇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的快速增長,水彩教學方法也在發展變化。除了手繪演示,搜索網上圖片和名家視頻,制作PPT課件,或者查找水彩版畫,拍攝作品照片,攝影等先進手段都可以輔助教學。學生還可以更直觀地欣賞博物館展廳裏的原作,甚至可以方便地查閱國外水彩大師的作品。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水彩課程要突出師範教學的特點,重視水彩在師範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水彩課程的安排與美院水彩專業在學時和內容上不盡相同。這體現在水彩寫生與創作課程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壹些設計水彩課程,比如服裝設計、室內與環境設計、工業造型設計,或者插畫與裝幀設計。這些課程可以豐富學生的表達語言,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為培養高素質的師範教師和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第五,中西繪畫方法的創造性融合
西方繪畫語言體系下的水彩畫不追求用筆的變化。在水彩表達的過程中,即使有再精彩的筆,也會隨著畫面的逐漸深入而被掩蓋。此外,這些水彩命題在以往的西洋畫正統教學中被忽略了,比如水漬的綻放,色水碰撞的巧妙效果,畫面東方審美下的生動意境。《水彩畫中毛筆的使用和水彩的變化與中國畫中的筆墨有許多相似之處》1,作為民族繪畫語言的重要傳承人,美術教育專業的水彩教學應融入中國畫的表現性元素,如借用中國畫中筆墨的使用和色彩的變化,創造性地用中國畫中色與墨的碰撞來研究水彩畫中色與水的變化;或追求中國畫在意境和用筆上的神韻,營造出寬敞飄逸的畫面效果;或者在畫面評價上借用國畫的評價標準,註重畫面的品格和精神境界,等等。水彩教學中中西繪畫方法的創造性融合,並沒有改變或削弱水彩教學中西方繪畫的特點。相反,這種東西結合的教學方式,會突出水彩畫種在西畫體系中的表現優勢。無論是對於藝術傳承還是藝術創新,只有堅持中國獨特的民族繪畫語言,才能打破藝術之間的壁壘,增強繪畫中的民族認同,將獨特的東方繪畫推向世界藝術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