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蘇軾向歌女贈送此詩,前兩句平淡無奇,看完後兩句讓人拍案叫絕

蘇軾向歌女贈送此詩,前兩句平淡無奇,看完後兩句讓人拍案叫絕

人的壹生就如同在長河之中行船壹樣,起起伏伏是非常正常的,有時候處理不當,還會觸礁沈沒。這與智商、情商都沒有多大的關系,而是事物發展本身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哪怕是頂尖級的人才也不能避免。比如說蘇軾,壹生才高八鬥,連太後都是他的粉絲,整個宋朝為之傾倒癲狂,卻也遭到了「 ”烏臺詩案”,差點讓朝廷破了不殺士大夫的先例。 這件轟動朝野的大案,最終牽扯了幾十人,蘇軾也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也是他的轉折點,《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此時所作,「 ”東坡居士”的稱號也是這個時候取的。直到宋哲宗繼位後,蘇軾才被起復使用,此時他已經在黃州蟄居了五年之久。 如果是普通人,這也就罷了,偏偏蘇軾是如此的才華橫溢,更是兼有經天緯地之才。在中國傳統文人的心中,都有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夢想,更有「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理想,蘇軾更不例外。因此,他的心情之低落,可想而知。幸虧,蘇軾是壹個胸襟豁達之人,更是壹個知己好友遍天下的人。 在黃州期間,雖然極度失落,依然保留著樂觀的心態。他和詩人、官員、樂工、甚至歌 *** 來往密切,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顯貴,蘇軾都壹視同仁,與之交往其樂融融。蘇軾沒有半點大名人的架子,無論是誰來求詩,只要有靈感,都壹壹滿足。 尤其是當時的歌女 *** ,特別喜歡向蘇軾求詩。壹方面這是風尚,另壹方面,得到蘇軾的誇耀,就會身價倍增。然而,蘇軾雖然人好,卻生性曠達,也不拘小節,有什麽說什麽。相傳曾經有位官員,邀請蘇軾在家裏看最美的侍妾跳舞,並讓蘇軾評點,結果蘇軾卻寫下了壹句戲言: 舞袖翩躚,影搖千尺龍蛇動;歌喉宛轉,聲撼半天風雨寒。 這既說了侍妾舞姿優美,歌聲宛轉,卻又直言她身材太高,如同龍蛇亂舞;嗓門太大,如同空中驚雷。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找蘇軾賜詩的歌女 *** 也少了。 直到他即將離開黃州之時,在送行的宴會之上,有壹個叫做李琪的歌女實在忍不住了。她是蘇軾的超級粉絲,是唱著蘇詞長大的,這些年也曾為蘇軾獻藝多次,但壹直不敢開口求詩。她知道,過了今天再見到這位才子,又不知道是何年何地了。因此,李琪大著膽子,在眾目睽睽之下,跪在地上,請蘇軾在她的披肩上題詩。 蘇軾詞集/中國古詩詞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詩宋詞全集/歷代名家鑒賞校註/詩詞格律國學典籍/蘇軾傳文集書籍正版包郵 ¥15.8 購買 很久沒有看到蘇軾為歌女題詩了,眾人也非常好奇。蘇軾不矯情,他讓人取來筆墨,在李琪的披肩上寫下了兩句詩: 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淇。 蘇軾寫完之後,包括李琪在內,所有人不禁有些失望。這句詩平淡無奇,就是說蘇軾在黃州五年,從來沒有提及過李琪。要知道,即便是頂尖才子,也不可能篇篇詩歌都是佳作,但大家都在等著蘇軾繼續寫完。 不過,蘇軾卻把筆壹扔,繼續飲酒作樂,在觥籌交錯之中喝得紅光滿面。仿佛,他對自己的作品也不甚滿意,不想繼續寫下去了。但李琪卻等了壹會兒後,跪在蘇軾面前,小聲請求他寫完。蘇軾哈哈大笑,又讓人撿起毛筆,添了兩句,補全了這首《贈李琪》: 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淇。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 最後這兩句壹出,在場人都拍案叫絕。原來,它引用了壹個典故。那就是杜甫在四川住了八年,寫下了八百首詩,卻沒有壹首是寫海棠的。要知道四川是海棠之鄉,海棠很美,有「 ”斷腸花”之稱。因此,很多人認為,杜甫自覺連他都不能道盡海棠的美麗,所以幹脆擱筆不寫。蘇軾本身也非常喜愛海棠,曾寫過壹首《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壹株土人不知貴也》,將千嬌百媚的海棠比作自己,並贊頌其「 ”嫣然壹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 這首《贈李琪》可謂是欲揚先抑的絕唱,它的起點如此之低,結尾卻如此之高。立意新穎,讓李琪壹躍成為黃州的明星,這可謂是無與倫比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