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韓國人也慶祝端午節嗎?有什麽習俗?

韓國人也慶祝端午節嗎?有什麽習俗?

韓國文化與中國楚文化關系初探

-

文章來源:湖北日報文章作者:楊婉娟

今年6月中旬,筆者應邀訪問韓國江陵,考察了舉世矚目的端午節。回國後看了很多相關文獻,壹個令人震驚的線索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出來,那就是韓國主流文化和中國楚文化有很多相似和相關的地方。

在韓國,除了江陵,還有丹陽、襄陽、漢陽(今首爾)、漢江等與楚相同的地名。查壹下韓國地名的史料,有600多年的設定。朝鮮地名和兩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地名,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麽關聯,但我看了石全先生最近出版的《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續》這本書,很受啟發,認為兩者之間有聯系。據石全考證,楚國的古都江陵並不在長江中遊,而是在漢江中遊的湖北翼城。根據新說,建國初期楚人在漢江上遊丹江支流丹陽,漢江中遊政治文化中心在江陵(翼城)和襄陽。另外,中國的漢江源頭在陜西秦嶺太白山下,終點在下遊的漢陽。對比壹下韓國幾個地名的分布:丹陽屬於漢江上遊的忠清北道,漢陽屬於漢江下遊,江原的江陵和襄陽離漢江上遊不遠,洞庭湖也在江原。最有意思的是,韓國的漢江發源於江原道和慶尚北道交界處的太白山。朝鮮地名的分布與中國古代的楚地名幾乎相同。

不僅是地名相似,我覺得韓國的建國神話裏也有濃厚的楚文化遺跡。

檀君神話是朝鮮的開國神話,在中國和朝鮮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內容是這樣的:古時候有個神桓,知道兒子要下凡,看不起三險太白,送給三個“天府印”,作為天上諸神的象征。熊歡帶領3000名弟子下到太白山山頂,在神聖的檀香樹下建立“聖城”,他命令風伯、雨神和雲神掌管360件人間大事。那時,壹只熊和壹只老虎住在壹個山洞裏。他們請求天王熊歡把他們變成人。天王給了他們壹炷艾和二十片蒜,叫他們吃完艾和蒜就躲起來,壹百天見不到太陽。熊服從了,只花了二十壹天,就提前變成了女人;老虎沒做到,所以不能變成人。國王熊歡娶了熊女,生下了丹根,即古代朝鮮的開國君主丹根。

學者認為,神話故事中所謂的熊和老虎住在壹個山洞裏,反映了以熊和老虎為圖騰的氏族關系。早期的楚人是壹個將熊作為圖騰崇拜的部落。楚人氏姓周,又少了壹個商擔。熊被殺後,歷代有30多位君主以熊為姓,最早的居所大多以熊命名,如有熊、熊山、洞熊等。

關於“三險”和“太白”,韓國學者認為“太白”是指朝鮮平安道的妙香山,“三險”是指中國敦煌附近的三險山。中國學者對古代三險有不同的看法。我同意古三危在川甘交界處,岷江沿岸,岷山山脈。我認為丹根神話中的“三險”指的是中國古代的三險,“太白”應該是指江原道和慶尚北道交界處的太白山。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中,關於三險的記載最多的是堯舜在公元前2000多年將三苗人之壹流放到三險。荊楚腹地在古代曾屬於三苗之地,這壹點已為研究楚史的學者所公認。三苗的部落首領蚩尤曾經北上中原與黃帝抗衡。中國各地的苗族都把蚩尤當作自己的祖先,而苗族祖先蚩尤與風伯和雨神有著密切的關系。楚國大詩人屈原在他的楚辭中也提到了風伯、雨師和雷公(又稱“雲中王”,即“雲師”)。《楚辭》中的風伯、雨主、雷主,就像丹根神話中的風伯、雨主、雲主壹樣,都是上帝可以控制的對象。

在丹根神話中,諸神賜予熊歡三枚“天璽”,中韓兩國學者將其視為巫師修行的工具。韓國江原道的巫俗是韓國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巫師主持的巫祭是端午節中的重要內容之壹。江原道地理位置特殊。它三面環山,壹面向海。太白山從北到南貫穿了整條公路,形成了壹個封閉的包圍圈,使其與外界相對隔絕,許多古老的習俗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巫術曾在中國古代盛行,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苗。苗族地區還有很多巫婆。

神話中,天神之子給了熊、胡“壹聲長嘆,二十瓣蒜”把他們改造成人類,這在楚俗中也有所反映。端午節掛艾草蒜驅邪,是楚國的習俗,至今依然存在。

試論楚與陸及韓新洛與陳漢國的關系。公元前8世紀,在漢水中遊的荊楚腹地,有兩個苗族小國,羅和魯。羅國在襄陽西南。據《左傳》載,杜預註:“羅,姓熊者國也。”當吞並羅時,他的後代由熊變成了羅。羅被楚滅後,楚王把羅遷到枝江,成為楚國的諸侯國。後來,在江南擴張疆域,把羅的追隨者遷到洞庭以南的長沙。魯國(又名魯融)位於湖北省襄陽縣西部。魯戎,炎帝姜的戎氏,發源於瀘水河上遊,故名魯戎。姜氏屬於古羌族,又名岷羌、羌戎。學者考證,瀘水就是現在四川的岷江。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羌人居住在岷山以北地區,岷江、漢水、嘉陵江的源頭,這壹帶也是古三危之地。三苗的壹個分支遷到三興後,壹部分融入西戎,壹部分作為苗、幼苗繼續存在。苗族在公元前11年——8世紀前出現在岷江和嘉陵江之間。他們沿著距離嘉陵江不遠的漢水南遷,到達漢水中遊,建立了魯國。這些歷經千年才從三險遷回故裏的苗族人,已經深深融入了西戎人和羌人的諸多習俗。他們對老虎的尊敬不亞於彜族、白族、土家族。

魯國和羅國非常親密,就像唇齒相依。歷史上,羅-魯聯軍曾打敗過楚軍的入侵。公元前690年,魯、羅同時被楚所滅,後遷至枝江,後遷至長沙。到達長沙後,壹部分陸榮向西到了郴州。時至今日,湘西辰水鳳凰縣的苗族仍有教白虎為客的信仰。我們來看看古代朝鮮的陳翰。陳漢,中國的史書《三國誌》、《後漢書》都有這樣的記載:“陳漢和老人自稱秦亡,免服苦役,適應韓國。”這些關於陳漢的歷史記載,在韓國的《三國遺事》等古籍中均有再現。大量史料說陳翰是秦時出逃的中國人,這壹點中韓學者是壹致的。

在《三國誌》中,、陳壽詳細記載了陳、韓的部落國家,其中有許多是以魯命名的,如磨魯、、宛魯、桀魯等。,有的甚至直接點名楚,如楚山卑離國,楚離國。在韓國史書中,筆者找到了陳翰和韓陽是苗族的記載,如《三國誌遺》:“新老唐書說韓陽苗族在樂浪。”現在韓國有很多供奉蚩尤的祠堂遺址,說明陳漢和蚩尤漢,和楚國的羅氏、呂氏壹樣,都是苗人後裔,也都以蚩尤為祖。

公元前57年,古新羅建立。新羅是陳晗部落聯盟中的路斯部落所建,因此也被稱為思洛和路斯。新羅早期的疆域很小。4世紀後,新羅開始征服周邊部落,成為半島東南部的強國。公元676年,新羅率先統壹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並以熟練運用漢字的優勢創造和記錄了開國神話。新羅在統壹後繁榮了兩個多世紀,其獨特的新羅文化在統治者的倡導下得以廣泛傳播,並最終成為韓國的主流文化之壹。

由此可知,和的居民都是繼羅、魯融之後,被秦國所滅的楚國人。

羅氏和魯氏是如何從中國來到朝鮮的呢?在之前的秦漢和戰國時期,方士受到皇帝的青睞。他們不僅熟悉煉金術,還熟悉天文地理、醫療技術、農業和航海。徐福作為最著名的方士之壹,下海為秦始皇取藥。當代方士如徐福、韓仲、魯勝、後宮等。,還拜訪過秦始皇求仙藥,這在很多史書中都有記載。徐福壹行最終抵達日本,這是現在中日學者的壹致認識。韓仲壹家出海後去了哪裏?我想韓終於到了朝鮮半島東南部的了。

查閱韓仲的相關史料記載,可以看出韓仲是齊國煉丹家,煉丹采藥,修習長生不老。《後漢書·張衡傳》“韓說神仙韓終死。為王采藥,王不肯服,最後自己服了,得道成仙。”關鍵是韓最終修行的地方是楚國的長沙。由此可以推斷,韓仲在長沙時,與羅氏、盧氏有密切的交往。秦滅楚後,韓仲帶著羅氏、呂氏等亡楚之人逃離秦國,渡海來到朝鮮半島,在那裏重建家園。

韓國羅氏和盧氏的家譜也有類似記載。韓國羅氏分為羅州羅氏和金城羅氏。《洛州羅氏大同書》韓文1982版第1卷姓氏考原說“周朝因大羅氏有功而成王,為楚屬,後為楚屈氏所滅,為羅氏”韓國羅氏的族譜上明確記載羅氏是“楚國的諸侯”,是“朱融(楚人的祖先)的後裔”,可見洛州羅氏和金城羅氏是同宗,都是楚國的羅國。韓國的呂姓壹直被認為是山東人,但其呂姓的歷史並不完全屬實。魯戎是商朝壹個強大的部落。曾滅商從,周天子封姜氏首領(姜子牙)為齊桓公,於是部分魯國人也攜同族前往山東,建立魯國(今山東省長清縣西南)。而另壹部分魯人南下湖北襄陽,也建立了魯,即隨羅氏南遷的魯始祖。

筆者認為韓國呂氏應該是楚人呂戎的後裔。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中韓兩國的文化聯系不僅在某些地名上相似或相同,更重要的是,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末,在方士韓仲的帶領下,楚國的羅、魯三千多居民遷居朝鮮半島東南,建立了陳漢、以及後來的新羅。韓中英是丹根神話中熊歡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