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載大型真菌的許多古籍之中,比較重要的是:宋代《菌譜》描述了食用菌11種;明代《廣菌譜》描述了食用菌19種;清代《吳蕈譜》描述了26種?
《菌譜》是南宋學者陳仁玉撰?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用菌專著?書中論述了浙江省臺州所產合蕈?稠膏蕈?栗殼蕈?松蕈?竹蕈?麥蕈?玉蕈?黃蕈?紫蕈?四季蕈?鵝膏蕈11種菇的產區?性味?形狀?品級?生長及采摘時間?書後附有毒菌的解毒方法,即“以苦茗?白礬勻新水咽之”?
南宋時期,臺州的菌號稱上等美味?比如當時朝廷中右丞相謝深甫家族,皆喜愛臺州這種鮮美的特產?由於當時朝廷上下對臺菌的酷嗜,入山采摘的人絡繹不絕?
陳仁玉認為對於這種珍貴的土特產,很有辨識的必要?因此,他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品嘗,“欲盡菌之性,而究其用,第其品”,後來寫成了《菌譜》壹書?
可以說,《菌譜》就是陳仁玉對家鄉所產食用菌的調查記述?
《菌譜》中還對菌的生長條件,作了詳細的記載,認為“芝菌皆氣茁也”?也就是說,需要有壹個氣候?溫度?濕度均適宜的生長環境?
陳仁玉的《菌譜》,不僅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用菌的專著,還開創了我國菌類植物學的先河?在陳仁玉《菌譜》問世之後,我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菌類專譜還有明代潘之恒《廣菌譜》,清代吳林《吳蕈譜》等?
明代潘之恒在宋代陳仁玉著的《菌譜》的基礎上編寫了《廣菌譜》,收錄各種蘑菇40余種,把雲南?安徽?廣西?湖南?山東?江西等省出產的19種食用菌作了介紹?
《廣菌譜》,實際上是對《菌譜》的補充,它所記載的12個品種蘑菇均為《菌譜》所未載?此外,它所載的品種不限於某壹地域,而且內容更為詳盡?
清代吳林《吳蕈譜》1卷,為《賜硯堂叢書新編》?《昭代叢書》和《農學叢書》所收錄,是繼南宋陳仁玉《菌譜》?明代潘之恒《廣菌譜》之後的又壹種我國古代大型真菌專著?
吳林在《吳覃譜》中概述了吳中當時所產大型真菌的種類及其特點,並根據菌類食用的優劣性,將26種食用真菌分為上?中?下三品,分別進行了研究,同時對非食用真菌也作了詳細論述,其中包括毒菌?書中除引用前人的部分資料外,作者親自作了許多研究工作?
通過與《菌譜》和《廣菌譜》比較發現,《吳蕈譜》記錄的大型真菌數量最多,描寫也最為細致,是三譜之中成就最高的?